為什麼印度發明的數字叫阿拉伯數字(古印度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嗎)

老馮再和你聊一個很有趣的冷知識,那就是:今天全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其實是源自於古印度的梵文。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印度的梵文,從0到9的數字,寫法是這樣的:

這個古印度梵文的0到9,其實就是我們今天全世界通行的“阿拉伯數字”的原型。

古印度的這套系統,和今天阿拉伯數字的相似度,大概在60%左右。

那麼,當年這個梵文的0到9,通過往來的阿拉伯商人,傳到了阿拉伯的西部。

阿拉伯西部的商人,覺得梵文的這套數字系統不錯,於是,直接借用了,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西部阿拉伯人把梵文數字,發展成這樣:

這一套書寫系統,就是所謂“阿拉伯數字”的雛形。

值得注意的是:西支阿拉伯當年的這套數字,沒有零,當時的西部阿拉伯人認為:“零”就是“沒有”,既然“沒有”,那就不用寫,什麼都不用寫。

當然了,從我們今天看來,用“什麼都不寫”來表示“零”,其實是不科學的。

有趣的是:同一時期的東支阿拉伯數字,則用一個黑點來表示“零”,如下圖:

大家知道古代歐洲人用哪一套數字書寫系統不?

答案是:羅馬數字。是這樣的:

有趣的是:羅馬數字,也沒有“零”。那麼,舉例說,羅馬數字如何表示“20”呢?答案是:XX。對,兩個“X”寫到一起,就是“20”,如下圖:

事實上,羅馬數字並不好用,都是豎條,密密麻麻寫到一起,有時候會弄出誤會,所以當時的歐洲人也知道:羅馬數字不好用,怎麼辦呢?

歐洲人在和西部(西支)阿拉伯人經商的時候,發現西部阿拉伯商人的數字系統,科學,好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西部阿拉伯書寫系統:

於是,歐洲人拋棄了他們的羅馬數字,對西部阿拉伯商人的數字,採取了拿來主義。

西部阿拉伯數字在歐洲實際使用的時候,又發生了進化,在15世紀的時候,變成這樣:

然後到了16世紀,又進化成這樣:

這個16世紀的版本,由於實在是太科學,所以,一直沿用了500年,直到今天,就再也沒有變過。

而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數字系統,則是這樣的:

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但是發展到後來,因為很多人篡改數字,所以,咱中國人的祖宗,又發展出來一套“防偽”的數字系統,是這樣寫的:

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好用不?

其實兩套系統,都不好用。

相比之下,還是不如阿拉伯數字。

所以,到了清末民國,我們中國人也逐漸認識到了:咱們自己的數字系統,確實不如人家阿拉伯數字,人家的那套,更簡單,更易書寫,不易混淆,不易誤會,更加科學,更經濟。

所以到了後來,我們中國人,逐漸也用上了阿拉伯數字,和國際接軌了。

講到最後,我們來一個總結:

總結一:我們今天全球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其實是源於古印度人,原型是梵文的數字。

總結二:西部阿拉伯商人覺得梵文數字科學、好用,於是把它帶回了西部阿拉伯。

總結三:梵文數字傳到西部阿拉伯之後,發生了進化,變得更加科學。

總結四:由於西部阿拉伯數字科學、經濟,於是又從阿拉伯西部,傳到了歐洲。

總結五:最終阿拉伯數字在歐洲,再一次發生進化,進化成今天最終版本的阿拉伯數字。

總結六:在歐洲最終成型的阿拉伯數字,隨著第一次全球化,傳遍了全世界,逐漸演變成一套全世界通用的數字書寫系統。

而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兩千年前的古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