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怎麼調出圖層(ppt怎麼設定圖層)

嗨,各位木友們好呀,我是小木。

今天木哥想跟大家深入地討論一下床說中的「PPT圖層」

提到「圖層」這個概念,很多人首先會聯想到PS,但其實PPT裡也有「圖層」這個玩意兒。

什麼是PPT圖層?

平常我們看到的那些複雜的PPT,其實它們都不是用一個元素就能做出來的,而是由多個元素一層層疊加以後形成的效果:

在PPT中,一個元素就會佔據一個圖層,這些圖層疊加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影象:

還不理解的同學可以想象一下:

現在有四張透明的保鮮膜,每張保鮮膜上都寫了一個字:

把這四張膜疊起來以後就變成了:

……

在這裡,每一張保鮮膜就相當於一個圖層,合併起來以後就形成了擁有四個圖層一張圖…

看到這裡你要是還不明白什麼是圖層,那就太對不起「我扛著我媽的一頓毒打,冒死在保鮮膜上塗鴉,就為了給大家寫這個pè教程」的一篇苦心了…

圖層有啥用?

圖層最大的作用,就是它能把多個元素放在各自獨立開來,方便我們的編輯修改。

舉個常見的例子…

比如,我經常能見到“幾段不同的文字被放在同一個文字框裡”的騷操作:

做出這種缺心眼舉動的大哥大姐們,你知道別人在編輯你的文字時那種頭禿的感覺嗎?

       

修改跟排版都超級麻煩…

聽我一句勸…今後咱們把它分成多個文字框(多個圖層)來排版,關愛一下他人的秀髮好嗎…

再舉個例子…

做PPT時,我們經常會遇到A元素把B元素“擋住了”的情況:

其實,這是因為“A元素所在的圖層”,在“B元素所在的圖層”的上方:

你只需要點選【開始】-【排列】-【選擇窗格】,在窗格中調整一下A、B圖層的上下順序,就能解決“誰去上面誰去下面”的問題了…

案例演示

理解了圖層的作用以後,我們在設計時就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比如,利用圖層之間互相疊加的概念,我們能創造出許多“疊中疊”的效果:

像上面這些PPT,全都是利用圖層的概念做出來的效果。

這裡我就不一一細述它們的製作方法了。

嫌自己頭髮太多的父老鄉親,可以點選上面這些圖片,檢視具體的製作教程。


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

點選瞭解更多,加入小木的PPT學習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