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手不建議用amd(amd和英特爾的優缺點)

選購膝上型電腦的時候,基本上第一個要考慮的要素就是CPU。CPU作為筆記本的核心組成成分,決定了使用時的網站和軟體的開啟速度、程式編譯速度、檔案解壓壓縮速度和非線編視訊剪輯渲染速度等等。

而CPU分為兩個大類:低壓處理器和標壓處理器。低壓處理器的特點是耗電低、續航強,但無法長時間維持高效能,比較適合簡單辦公需求的使用者;標壓處理器則是效能強,但續航比較差,適合遊戲黨,或者有視訊剪輯等需求的使用者。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CPU品牌是英特爾和AMD,由於賽揚處理器和奔騰處理器的效能較弱,一般都不建議選。英特爾是CPU領域的老牌巨頭,佔據極大的市場份額,但也被使用者們稱為“牙膏廠”,每年產品升級十分有限;AMD則是後來居上,在多個領域開始超過英特爾,不僅搶奪它的市場份額,並且價格上也更優惠,價效比非常高。

但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裝機的時候,更多人還是傾向於英特爾,尤其是企業使用者。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以下兩點。

穩定性

從市場定位上看,AMD更注重發燒友玩家的市場,而英特爾則更側重辦公和家用,後者顯然適用範圍要比前者廣泛很多。而且英特爾的穩定性也很強,由此一來,不管是從日常辦公、設計畫圖,還是浮點運算方面,英特爾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加上AMD雖然是超過了英特爾,但還沒到“碾壓”、“吊打”之類的程度,這個超越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使用者的感知其實並不明顯,因此還不能動搖他們直接“拋棄”英特爾,轉投AMD的懷抱。

生態

生態這一點,對於企業使用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對於使用者而言,華為是一部手機,而企業看到的是一個通訊產業鏈;換成英特爾同理,普通使用者看到的只是一個CPU,但在企業眼裡就是一個龐大的網路生態。

在一個企業眼裡,英特爾並不是只有CPU單一個產品,還有記憶體條、固態硬碟、小型伺服器、企業用塔式伺服器......還有更多普通使用者基本完全接觸不到的裝置,而AMD目前還不能打造一個完整的“網路”帝國,所以企業使用者一般還是會“盲選”英特爾。

這也是AMD目前無法完全超過英特爾的根本原因,當然了,作為一名普通使用者,我們也肯定希望AMD能夠越來越強大,不斷和英特爾“一較高下”,從而讓使用者獲得更高價效比的體驗。這對於我們而言,才是最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