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避民間借貸風險(借錢給別人要什麼證據才有效)
微信,作為一款即時通訊社交軟體,已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軟體,其中的微信支付功能,更是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如今出門在外,幾乎所有的商品交易都可利用微信進行,僅一部手機便可行走“江湖”。
但因此衍生出的法律糾紛,卻可能變得更加複雜,其中,通過微信進行的民間借貸行為,更需要我們當事人注意其中的法律風險。
民間借貸生效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兩個,其一為“借貸合意”,其二為“資金交付”。在傳統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通常情況下便是由借貸雙方當事人簽署一份書面借條,交付資金時由借款人再簽署一份書面收據,如此情況下,借條便為“借貸合意”,收據便為“資金交付”;或在借貸雙方當事人簽訂書面借條後,由出借人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將借款資金轉給借款人,該銀行轉賬記錄也可證明“資金交付”。
但在微信被廣泛使用的今天,親友間的小額民間借貸行為逐漸轉移到了線上,借貸雙方通過微信聊天的方式確定“借貸合意”後,出借人通過微信轉賬功能將資金轉給借款人便完成了整個借款過程,在此種情形下,微信聊天記錄將成為“借貸合意”之證明,微信轉賬記錄將成為“資金交付”之證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定,此種證據屬於“電子資料”證據,因其可被篡改的天然屬性,其證明效力遠不及傳統借條、收據等“書證”。
那麼,在通過微信進行的民間借貸行為中,出借人應注意防範哪些風險,如何收集對己有利的證據呢?
一、確定借款人主體身份
關於借款人主體身份證明需要兩方面的證據:
一是證明借款人身份資訊的證據,如:身份證、戶口簿、駕駛證、結婚證等能夠直接識別借款人身份資訊的證據,這也是向法院起訴的必備條件。出借人可在借款前要求借款人拍照提供,或要求借款人提供其身份證號,待發生法律風險時,可由律師通過該身份證號至公安機關調取其戶籍資料。
二是證明微信賬號的持有人(使用人)為借款人的證據。如何取得該證據?(1)可要求借款人通過微信聊天的方式向借款人傳送能夠識別其身份資訊的圖片(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戶口簿、結婚證等);(2)借款人的微信可通過其實名認證的手機號搜尋的情況下,可在訴訟過程中委託律師向法院申請調查令調取該手機號實名資訊,以與微信賬號關聯;(3)通過借款人微信朋友圈(晒出的工作證、機票、火車票等)、聊天記錄等能夠將借款人身份資訊與微信賬號相關聯的其他證據;(4)通過上述方式仍無法關聯其身份資訊的的,只能在訴訟過程中,通過律師向法院申請調查令,前往騰訊公司調取微信實名註冊資訊。
二、借貸合意
若通過微信聊天的方式確定借貸合意時,應注意以下風險:
(1)應使用文字的方式傳送訊息,切勿使用微信語音、微信電話、微信視訊等方式進行,特別是微信電話、微信視訊,因其不具備儲存性,發生糾紛時,可能導致無法確定通話內容,文字的直觀性可直接、全面地反映借貸過程及雙方的合意。
(2)關於借款金額、借款期限、利息、借款用途等應儘量全面詳細,可由雙方通過微信聊天的方式確定。
(3)儘量不使用表情或與借貸行為無關的網路圖片,某些表情或圖片可能隱晦地表達了某種意思表示或情感,使用不當可能留下對己不利的證據。
三、資金交付
我們建議當事人儘量使用銀行轉賬的方式交付借款資金,若無條件使用銀行轉賬的情況下,使用微信支付功能交付借款資金時,應注意轉賬時備註(“借款人真實姓名 借款”)。
四、微信證據取證注意事項
(1)務必儲存微信記錄原始載體,有必要時進行證據公證。微信聊天記錄通常儲存在我們的手機當中,若更換手機登入微信賬號,聊天記錄可能丟失,故聊天時使用的手機應妥善儲存,若需更換手機或擔心手機丟失問題,應提前前往公證處做好證據公證。
(2)對微信聊天記錄進行截圖取證時,應完整擷取,前後圖片應注意內容銜接,不可為圖方便僅擷取關鍵內容導致聊天內容斷斷續續。
(3)對微信轉賬記錄取證通過下列方式進行:登入微信-電子右下角“我”-點選“服務”-點選“錢包”-點選右上角“賬單”-點選右上角“常見問題”-點選“下載賬單”-點選“用作證明材料”-選擇查詢期間-輸入接受郵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