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環如何實時監測心率

首先要說的是,感謝這位小夥伴的投稿,同時我們也鼓勵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體驗分享的team裡

以下為正文

每年的雙十一都是個讓人瘋狂的節日,今年也不例外。

節前刷微博,想想要怎麼剁手時,突然看到小米官方的微博動態。

哎呀我的媽呀終於更新了!

我期待已久。作為老使用者,第一代手環所具有的記步、記錄睡眠、通知提醒和震動鬧鐘功能對我來說非常實用。而光感版新加入的監測心率功能正好滿足了每週跑步減肥的我。

為什麼說跑步--或者說以跑步為主的有氧運動需要心率檢測?在這裡向大家科普一下:有氧運動時,保持一定的心率可以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

減個肥容易麼,還要監測心率。

於是在雙十一的凌晨默默的剁下自己的雙手買了光感版。

...

好了,迴歸正題,接下來,我會從“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購買後對產品的具體感受”以及“吸引力和具體感受兩者之間的差距”這三個角度具體闡述我對小米手環光感版的感受,不能保證全部客觀,敬請諒解。

外觀設計

▲小米手環

▲小米手環光感版

▲inWATCH Pi智慧手錶

▲Weloop Now CLASSIC手環

和別人家一比…真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呢。

小米手環光感版沿襲了上一代的外觀,繼承了那種“無印良品”產品風格,設計簡約不花哨,沒什麼可以突出說明的亮點。但是有對比就有幸福,相比同是華米出品的Amazfit手環,小米手環真是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這種設計…我個人一點感覺都沒有。

設計不變,也就意味著功能瑕疵同時延續下來了。雖然顏值並不輸給友商,功能也很齊全,但是

為什麼就不能多出一個時間顯示呢?

老使用者可能已經察覺到了,就算沒有連線手機,小米手環在0點時也會自動清除資料以統計第二天的步數。不新增時間顯示,是因為雷軍那句“以手機為中心”的口號,還是出於對成本、外觀小型化的考慮呢?我們不得而知。

官方介紹頁面沒有提到的是,原先具備多彩顏色的提示燈這次被取消了,只有純白色一種,使用者無法更改顏色。

▲沒有變化的包裝

▲外觀唯一的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增加了心率檢測功能,導致手環的下♂部突出了一部分,所以上代的充電器和這代是不相容的。

(不要汙,要優雅)

光感版在增加心率識別功能的同時,手環還能收窄0.4mm,只增加0.1mm長度和0.5g重量,做到這點還是挺不容易的。小米手環光感版不過百的感人售價和簡約百搭的外觀,對想嚐鮮的未使用過任何智慧穿戴式裝置的人來說吸引力很大。投入成本不多,卻能嚐到很多大牌手環才有的功能,未嘗不是一種價效比的體現。尤其是這些沒有使用過穿戴式裝置的人中不乏有小米手機的使用者,一貫的使用者粘性使得小米手機使用者的購買可能性增加許多。

正所謂是萬物基於MIUI,一入小米深似海。很多使用者買了小米產品再也出不來了,基本就是照著小米全家桶方向發展。

說了這麼多,買了會不會失望?往下看。

功能及使用體驗

光感版整合了上代手環的絕大部分功能,舊版手環功能變動不大,不再冗述。這次更新的重點是向使用者提供了心率檢測功能。那麼我們來重點測試一下心率檢測的準確度。

順帶提一點:從直觀感受來說,手環的震動感覺更“鈍”了一些,或許比上代手環增加了震動幅度。

注意:小米手環光感版提供的日常心率檢測並不是實時監測,這一點和目前任何具備心率檢測功能的智慧穿戴裝置是相同的。

我從11月13日開始至11月23日這十天內連續多次檢測心率,其中僅有一次失準,識別我心率為每分鐘105次,當時我只是坐在椅子上,沒有任何劇烈運動。不過也有可能是佩戴問題,在檢測心率時APP會提醒你將手環儘量緊貼面板,官方給出的方法是:“在不調節鬆緊度的同時將手環向後移至小臂處”。實際上這樣操作還是存在一定的誤識別可能,比如手臂帶水的情況。

小米運動APP還是那個尿性,實驗室功能簡直就是被雪藏了,裡面的功能再也沒有像當初宣傳的那樣不斷更新;手環的首次識別和同步時間依舊可怕長達5分鐘,後來的同步時間也會因藍芽是否一直開啟和運動資料的多少而相對變慢;睡眠資料一個月會有那麼一兩天失準…

不能汙!轉移話題!

那麼,佩戴小米手環光感版跑步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小米運動將跑步單獨設立一個入口。點選開啟並開始跑步的同時,應用會根據你註冊小米賬號時提交的個人設定(身高,年齡,體重)提醒使用者心率是否達到了一個標準值:

據稱其計算公式為(220─現在年齡)×0.8=最大運動心率;(220─現在年齡)×0.6=最小運動心率

當然,使用者可以選擇性開啟這項功能,在跑步時預設不會提供實時心率,因為實時心率監測會大量消耗手環電量。

說起手環電量,當初看官方簡介時真是

光感版手環待機時間僅有10天,相比上一代的30天待機縮水了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

當時我的心裡五味雜陳,像是被動物園日了一樣。。。

不過在後來的使用上發現,官方原來是誇大待機時間縮短的問題了。。。

小米你們可以的。

如果每週跑一次步(不開啟實時心率)、開啟晚間輔助心率檢測(功能在於檢測你是否睡眠以及睡眠質量如何)、沒事幹檢測兩三次心率玩玩兒、開啟通知震動提醒和電話震動提醒,在這種環境下電量堅持20天是沒有問題的,大家可以放心大膽地用。

我想吐槽一點。

就這一點比較奇怪。

開啟心率輔助睡眠監測後,

無論你是否佩戴手環,

一到夜晚,

它詭異的綠色燈光,

就會閃個不停呢。。。

肯定有人笑我膽小。。。

但這真的很嚇人好嗎。。。

凌晨起床上廁所時看到自己的桌子上突然閃著奇怪的綠光…我拒絕!!

希望官方早點修復這個問題不要再嚇本寶寶了。

除了這個嚇死你不商量的輔助心率檢測之外,相比國內其他智慧穿戴裝置,雖然小米手環及光感版的硬體已經在友商的炒作下變得很稀鬆平常了,但使用體驗仍屬中上水平。實時 獨立統計資料的方式,基礎功能比較完善的配套APP使小米手環普通版/光感版在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同時,手機的地位不再那麼“尷尬”。

總結

黃章有句話很出名:

這句話很適合形容這款手環。

小米在將產品壓低價格的同時,也剝離了很多前人加上去的功能。小米手環光感版的功能就只有屈指可數的4種:記步、睡眠監測、通知震動提醒和這次新加入的心率檢測。很多使用者包括我都在小米論壇討論官方什麼時候會有時間顯示功能,但是小米不加。一開始我很不滿,但在使用手環(包括舊版和新版)已經一年有餘後,我有了自己的感受。

在我看來,小米作了一次減法。小米把他們所認為的非核心功能全部剪掉,讓可穿戴裝置“返璞歸真”,使使用者不再關裝置的外觀而專注於裝置提供給使用者的功能,貫徹使用者的購買目的。這反而使小米手環的產品壽命更加長久。使用時間長了,小米手環就會徹底融入你的生活,因為你戴著手環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這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而Apple或是其他品牌的可穿戴裝置,則是讓你不斷地感受,強調它的存在,有種強迫使用者去使用的感覺。以Apple Watch為例:它很難徹底融入你的生活,雖然它總會讓你想抬起你的手腕去看,雖然它會幫助你推送手機上的通知讓你一目瞭然,但你不可能帶著它去做任何事情,比如睡覺。更何況Watch有些糟糕的續航也不允許你這樣做。

當然,小米為了節省成本也是原因之一。

那麼,和其他廠家相比,小米手環的特點又是什麼呢?這裡還是以Apple Watch為例。看起來官方不斷的宣傳Watch能做什麼體現什麼,目的像是在突出Apple Watch的獨立性,也像是在說Apple Watch是一種體現使用者品味的裝飾品。

但我們都清楚,它一旦離開iPhone或者其他Apple裝置,實用性就會大大衰減。如果說它作為體現品味的裝飾品,那和瑞士手錶相比,它的逼格又能高到哪裡去呢?這種自相矛盾的宣傳在我看來就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讓潛在使用者變得迷茫,不知道它的定位到底是什麼;不知道定位,Apple Watch本身也就失去了價值;失去了價值,使用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而小米很直接的迴避了這種問題的出現可能。無論是自家宣傳還是產品本身,都在體現我所理解的手環特點,也是小米的價值觀:實用。

▲Apple Watch官方宣傳頁

▲小米手環光感版官方宣傳頁

不廢話,就是那麼幾個資料,簡單粗暴直接,把最原始的東西呈現給你。當然,這種方式是好是壞,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購買建議

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普通可穿戴裝置使用者,想購買一款比較簡單實用、又不失專業性質的裝置,那麼我推薦你購買小米手環光感版,如果同時你又是慢跑愛好者,那麼我強烈推薦這款手環,它能滿足你絕大多數的需求;如果是小米手環普通版或者是其他可穿戴裝置的普通使用者,我並不建議購買。增加的心率檢測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並不實用,這99元花出去不值當。

下期再見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或者對數碼有什麼問題,再或者是你想要把你的想法展示給別人,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siqicool,並在後臺回覆“頭條”二字,不定期會有小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