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顯示器有殘影什麼原因(電腦顯示屏有殘影怎麼辦)

有留意最近幾期顯示器評測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測試的專案中多了項拖影的測試,而有時候會提到“逆殘影”。那麼這個“逆殘影”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圖片來源:Blur Busters

要解釋“逆殘影(Coronas/Inverse Ghosting)”,就必須先從加壓(Overdrive/Response Time Compensation)開始說起。加壓這項技術是為了使顯示器獲得更快的響應時間以及減少拖影而生的,其作用是透過向液晶施加電壓來讓他們轉動得更快,因而叫做“加壓”。

加壓後,響應時間整體上是會下降的,因為畫素會更快地轉換。不過,如果加壓太多,其轉換的範圍會超出了最終需要的顏色值,畫素需要調整回原來所需的顏色值,因此會在影像後方留下一圈淡白或者黑色的光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逆殘影了。通常出現這現象也代表著加壓的脈衝太大,也就是“過沖(Overshooting)”,或者其加壓控制得比較差。

以華碩VG279QM電競顯示器為例,官方是宣傳其可以做到1毫秒的灰階響應時間的,如果玩家想要達到這個響應時間的話,需要在Overdrive加壓選項中把數值調高至100。

左圖加壓為60,中間加壓為80,右圖為加壓100

不過在其評測中,我們發現如果真的把加壓調至100的話,顯示器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逆殘影現象,而這個逆殘影在實際遊戲中也是非常影響遊戲體驗的。最後測試下來,把加壓從預設的60調高至80對VG279QM來說最好的方案,一來拖影少了,二來也不會出現逆殘影。

其實不止VG279QM,有其他顯示器也有這樣的問題,例如LG 的27GL850等,這些都是IPS面板的顯示器,而IPS顯示器很久以來響應時間都做不到1毫秒GTG的水平。

而因應消費者對於超低響應時間的追求,廠商其實也算是“被逼”出了1毫秒GTG的IPS顯示器,但這些顯示器大多都是在極端條件下才能夠達成這個速度,例如附帶不少逆殘影,且實際效果對於遊戲體驗影響很大。

因此,目前來說,如果想要擁有1毫秒GTG響應時間又不想體驗太差,最好還是選擇TN面板的顯示器,IPS面板在1毫秒GTG上仍然有一段路要走。當然,如果顯示器是1毫秒GTG響應時間,但其輸入延遲太高的話,那麼這個1毫秒GTG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