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怎麼把馬賽克效果去掉(如何使用AI去除馬賽克)
時至今日,機哥還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AI 就是個噱頭,吹得多麼多麼牛逼,實際上只能拿來給拍照切換模式,或者下個圍棋,並沒有什麼卵用。”
呃……能說出這話的人,一定是沒有好好了解過 AI。
噱頭很多是真的,但你要說沒卵用就不對了。。
人工智慧的能力遠比你想象中強大。
機哥隨便舉幾個例子。
AI 插幀
自攝像機被髮明以來,人們對更高畫質視訊的追求就沒有停止過。
解析度不斷提高,480p,720p,再到 1080p,現在有了 2K、4K。
而幀率也在逐年提升,從 25FPS 到 60FPS,再到 240FPS,甚至更高。
今年好幾款手機不是宣傳 960FPS 高速攝像嘛。
拍出來的東西一慢放,效果特別驚豔。
想拍這種視訊,得要你的手機攝像頭一秒鐘能捕捉 960 幀畫面才行。
不過有了 AI,也許就不需要了。
英偉達,就是賣顯示卡的那個核彈廠,最近展示了一個很神奇的 AI。
這個 AI 可以把低幀率的視訊憑空變成高幀率的。
不廢話,直接看療效。
一段普通相機拍攝的 30FPS 開車視訊,慢放八倍後,是這樣的:
卡成幻燈片。。
這很正常,30FPS 慢放八倍,相當於每秒只有 3.75 幀了,自然像幻燈片。
可經過英偉達的 AI 一處理:
有點神奇啊!
再來一段 60FPS 的視訊,慢放八倍。
稍微有點不流暢。
處理後:
注意 18 號球員的右腳,劃出的弧線連貫很多。
第三個 Demo 是一位舞蹈演員在做複雜的旋轉動作。
原片60FPS,八倍慢放:
頭髮和裙襬遲滯感很明顯。
但只要一處理:
德芙,縱享絲滑。。
機哥跟你們分析一下它厲害在哪兒哈。
一段原本 30FPS 的視訊,分解開來,相當於每秒只有 30 幀影象。
慢放八倍還想流暢的話,就得變成每秒 240 幀影象。
這相當於說,原視訊每兩幀之間要插入七幀本不存在的影象。
請問這七幀要怎麼變出來?
如果放在以前,可以通過分析前後幀的畫素位置變化,算出中間值來插幀。
但那樣插的幀一定會很生硬,不自然。
腫麼辦?
AI 能解決。
英偉達的 AI 深度學習了超過 11000 個日常生活和體育活動的視訊。
學成後,它便會根據“經驗”插幀。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AI 就相當於一個畫師,學習過各種各樣的作品後,就能“畫”出兩幀間缺少的幀。
而且,學得越多,畫得越真實。
30FPS 變 240FPS 能做到,那 1080p 變 4K 能不能行呢?
當然 OK,現在有——
AI 超解析度
超解析度(Super-Resolution),意思是指把低解析度的影象轉成高解析度的。
這個概念其實不稀奇。
比如我們用 PS 調大圖片解析度。
從引數上看解析度數值的確提高了,但你應該也能發現,放大的圖片非常模糊。
因為,PS 提升解析度的原理是把畫素拉開,然後填上空缺的畫素。
而 PS 填充畫素的演算法很機械很原始,拉大後的圖片當然不清晰。
想要更清晰,還得靠 AI。有很多團隊都在用海量圖片訓練 AI,讓它擁有更智慧的插畫素技能。
比如德國的 EnhanceNET-PAT。
看他們的 Demo:
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而 AI 界的大佬谷歌更可怕。
他們有一個演算法叫“畫素遞迴超解析度”(Pixel Recursive Super Resolution)。
放大解析度的能力只能用可怕來形容。
下面這張圖片,你覺得有救嗎?
救個毛啊!這不就是馬賽克嗎。。。
結果……
……
……
……
谷歌硬是把它恢復成了這個樣子。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換一張馬賽克試試。
依然不在話下:
服了……
所以說啊,別再以為 AI 全是噱頭了,它們真的很有用。
等有一天,上面提到的插幀和超解析度演算法足夠完善了,哪裡還需要強大的相機?
AI 演算法全都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