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照片清晰度提高(怎樣提高圖片的清晰度和畫素)

照片在拍照時不清晰,此時的圖片幾乎就算是一個廢圖。尤其是在平面設計過程中,照片模糊是設計師最反感的一件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將其調整清晰了之後才能再次使用。

方法一:濾鏡-其它-高反差保留

高反差保留主要是將影象中顏色、明暗反差較大兩部分的交界處保留下來,可以用於將比較模糊的圖片變得清晰。若直接用銳化工具,很可能會損害圖片質量。

1. 開啟一張素材,效果如圖所示。

2. 此時發現素材的清晰度不是很高,這裡我們只要將人物所在的圖層進行復制,得到一個副本,執行選單中“濾鏡/其他/高反差保留”命令,開啟“高反差保留”對話方塊,其中的引數值設定如圖所示。

備註:半徑數值並非越大越好,越大銳化越明顯,給人感覺也越突兀,有明顯處理的感覺。一般1%-6%之間為宜。

3. 設定完畢單擊“確定”按鈕,在“圖層”面板中設定“混合模式”為“疊加”、“柔光”或者“變亮”等;“不透明度”設定為47%(僅供參考),效果如圖所示。此時發現照片清晰度已經明顯增強了。

方法二:濾鏡-模糊-表面模糊

利用工具:Photoshop

應用工具:濾鏡、圖層樣式

原圖:

操作步驟:

1、將背景圖層拉至控制面板下方的按鈕,複製圖層(快捷鍵ctrl J);

2、按CTRL I反相操作,如圖:

“反相”就是圖象的顏色色相反轉,形象點說的話彩色照片和底片的顏色就是反相,黑變白,藍變黃、紅變綠。

3、設定該圖層不透明度為50%,此時面板會變成灰色;

4、在選單欄上方執行“濾鏡>模糊>表面模糊”;

調整引數大小,半徑為3—15,閾值為15—20,根據影象大小來調整。

5、保持該圖層不透明度為50%,蓋印圖層(CTRL ALT SHIFT E),並隱藏“背景副本”。

(蓋印圖層:在保護下面所有圖層的情況下,將所有圖層合併到一個新的圖層)

6、將圖層1的圖層模式更改為“疊加”或“柔光”。若有需要可以重複複製“圖層1”讓畫面更完美。

效果圖:

方法三:濾鏡-銳化-USM銳化

應用銳化工具可以快速聚焦模糊邊緣,提高影象中某一部位的清晰度或者焦距程度,使影象特定區域的色彩更加鮮明。 USM銳化是一個常用的技術,簡稱USM,是用來銳化影象中的邊緣的。可以快速調整影象邊緣細節的對比度,並在邊緣的兩側生成一條亮線一條暗線,使畫面整體更加清晰。

在應用銳化工具時,若勾選器選項欄中的“對所有圖層取樣”覈取方塊,則可對所有可見圖層中的影象進行銳化。但一定要適度。銳化不是萬能的,很容易使東西不真實。

先解釋有關USM銳化的3個名詞:

數量:是銳化後邊緣部分會產生的顆粒。數值越高,銳化效果越明顯。

半徑:用來決定邊緣強調的畫素點的寬度。如果半徑值為1,則從亮到暗的整個寬度是兩個畫素;如果半徑值為2,則邊沿兩邊各有兩個畫素點,那麼從亮到暗的整個寬度是4個畫素。半徑越大,細節的差別也清晰,但同時會產生光暈。此項要注意的是,最好在設定的時候不要超過1個畫素。寧願多銳化幾次!

閾值:指相鄰畫素之間的比較值。 該設定決定了畫素的色調必須與周邊區域的畫素相差多少才被視為邊緣畫素,進而使用USM濾鏡對其進行銳化。預設值為0,這將銳化影象中所有的畫素。它決定了多大反差的相鄰畫素邊界可以被銳化處理,而低於此反差值就不作銳化。(類似於網兜捕魚,網眼越小,捕到的魚就越多)

閾值的設定是避免因銳化處理而導致的斑點和麻點等問題的關鍵引數,正確設定後就可以使影象既保持平滑的自然色調(例如背景中純藍色的天空)的完美,又可以對變化細節的反差作出強調。此項在設定的時候,推薦值在3或4!

正所謂物極必反,過度銳化會傷害圖片,那如何判斷銳化過度?主要憑藉以下三點:

1、從歷史記錄這項功能中,選定沒銳化的步驟和最終銳化完的步驟來對比面板效果,看面板是否有生硬的現象。

2、注意看看上面我所說的半徑這項中的“半徑越大”,細節的差別也清晰,但同時會產生光暈,因為在重複的銳化過程中,每重複銳化一次,其圖片的畫素也在相應地增加。如果銳化過度了,在人臉的輪廓邊緣會發現外側有一道淡淡的白色光暈。

最後獻上他常用大圖縮小為小圖時的USM銳化的方法:

人像或生態:數量10%,半徑1畫素,閾值3-8色階

風光或建築:數量15-20%,半徑1-1.5畫素,閾值6-12色階

動物:數量10%,半徑1畫素,閾值5色階

提示:儘量使用數量小,半徑小,一次或多次銳化!(小圖銳化一兩次即可,大圖時常兩次以上)

寧可銳化不足,不可銳化過度。

大學電商人:以大學課堂、大學電商、日常技能、職場進階為主要內容,感謝大家的支援與鼓勵!

歡迎大家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大學電商人”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