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賺錢的幾種方式(知乎寫回答能賺錢嗎)
怎麼利用知乎賺錢?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的話題,本文作者從4個方面進行梳理分析,對這一問題總結了自己看法,與大家分享。
本文是今年七月份在某社群的閉門分享。本文意在探討知乎作為流量池的特點和利用方法,提出思路為主,具體操作大家可舉一反三。
做流量生意的通用思路:各大網際網路產品相當於一個個現成的流量池,做流量生意是從這些鍋裡舀湯到自己碗裡。
開頭先講結論:
- 知乎目前處於流量價值窪地
- 知乎適合產品/生意/IP的冷啟動
- 專業 內容=產出,無需成為頭部
- 成交導向,速戰速決
一、被低估的知乎
知乎在網際網路圈有個外號叫“逼乎”,顧名思義是裝逼編故事風氣盛行,且對商業化或者說變現極度不友好。我這篇文如果在知乎發出來,開頭的標準句式通常是“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熟人太多,匿了。”
對商業化不友好的另一個結果是,知乎對於各大品牌和產品,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社羣。想打造正面品牌形象很困難,負面和黑料倒是經常以知乎為發源地或者放大器。
更有甚者,無數知乎大V包括知乎官方在商業化的路上,被知乎使用者冷嘲熱諷扒得體無完膚。
因此,知乎也是大企業市場部和公關部眼中的黑洞和死地,許多官方藍V號放棄了知乎的運營,或者外包給公關公司,投放一些軟文或者軟問題,稍微花點錢就能買來大V們的點贊和答題,雖然在我看來,在知乎做公關投放對於品牌美譽度並無卵用。
但我們並非大企業的運營人員,大家既然是生意人直接賺錢,這種情況下,知乎反而是一個不錯的流量池和價值窪地,而知乎使用者也非一無是處。下邊舉一些例子。
二、知乎的優勢
2018年底前,知乎內容在百度搜尋結果中的權重超高,一個原因是知乎多年來沉澱的問答內容質量大大高於百度知道,另一個原因是知乎網頁版的頁面結構對於搜尋引擎非常友好,運營和增長團隊也做了大量有效的SEO工作。
在知乎使用者本身的增長過程中,很多懂得用知乎做生意的個人或團隊,也受益匪淺,這是知乎的第一個紅利期。
隨著百度主推百家號,知乎內容藉助百度搜尋擴散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但沒有關係,一方面知乎站內搜尋的量是非常大的,知乎站內搜尋優化的技巧我個人也在摸索,成熟後再討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知乎迎來了另一個紅利期,即由關注分發轉向智慧推薦。
熟悉頭條和微博成長曆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智慧推薦對於流量分發的意義重大,而知乎的智慧推薦在目前階段還沒有太多人工干預,這是一個重大利好,意味著好內容不必等待大V翻牌子,會很快被分發到其他使用者的眼前。
並且知乎在推薦欄目之外,還提供了很多其他推薦位,這裡就多了一些借雞生蛋的玩法,篇(因)幅(為)所(我)限(懶)就不展開說了。
而優質內容這個東西,是知乎歡迎且無法拒絕的。換句話說,即使你抱有非常赤裸的商業目的,如果你在知乎輸出的內容質量不錯,知乎也通常不會加以干涉。
小結一下本段。如果你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積累或者資訊蒐集能力,有一些所謂的“乾貨”(我個人很討厭這個詞)輸出,你在知乎可以迅速完成你的個人品牌、你的產品、你的生意的冷啟動。並且,這類內容投放,會讓你持續、長期受益。
三、做知乎流量的策略和誤區
知乎最活躍的使用者群體,以二三線城市居民、二三線高校學生為主。這類人的特點是時間大把,見識有限,對自身現狀不滿但又無力改變。知乎給了這類使用者“寓教於樂”的氛圍,因此他們對知乎還是比較依賴的。
所以,如果你的內容是教育、培訓、賺錢相關,會很容易吸引到這類使用者。
但第一類使用者的消費水平和復購是成問題的,所以我們迎來了第二類使用者,即以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為代表的高知高收入群體。這類使用者比第一類使用者冷靜且有獨立思考能力,一旦被內容種草,爆發出來的購買力是驚人的。
2015年到現在,很多名利雙收的知乎大V,都是服務於這類使用者。舉幾個例子,樑景滔(日本風月遊)、徐斌(房地產律師)、木匠小強(實木傢俱)、李老鼠(汽車)。這類使用者能承受的產品和服務客單價很高,且裂變能力強。能圈住幾千個,養活一個小團隊都沒問題。
說到成交,這裡有個誤區。很多人在知乎還是沿襲了往公眾號和微博導流的習慣,但如果你的內容是非常明確的種草、導購(我也建議投放這類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匯入微信成交。
至於公眾號和微博,如果不是為了做內容備案,把使用者導過去意義不大,因為使用者在知乎上就可以看到你的內容,而你的轉化步驟越多,意味著使用者流失越嚴重。
另一個誤區是認為自己擅長的領域,在知乎上已經有大V存在,因此發揮空間不大。實際上,由於知乎的問答機制,大V參與的問題,本質上是大家把粉絲拿出來互相交換。
你作為新人,去熱門問題或者大V的內容下邊蹭流量找客戶,相當於在知乎這鍋湯裡,又有人用漏勺幫你篩了一次肉,何樂而不為?
知乎投放的本質是,用優質內容包裝商業目的。在這個基礎上,以目前知乎的流量分發機制,新人的內容得到曝光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四、冷啟動的一些捷徑
- 如果不想打造個人IP只想導向交易的,直接找大V投放內容,領域相關不相關都無所謂;
- 買贊,買小號在評論區互動帶節奏;
- 內容可以是種草,也可以是拔草——拔知乎內外競爭對手的草;
- 競爭對手的內容對你未必是壞事,跟蹤其關鍵字借雞生蛋,可以通過知乎的推薦功能獲取流量。
#專欄作家#
判官:史前產品經理,用做生意的思路做產品;微信公眾號:判官老司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產品經理,知名科技媒體作者,領英產品專家委員會成員。擁有超過14年的產品、管理、創業經驗,曾就職於中電賽龍、中郵普泰、播思通訊、快手等多家業內優秀企業,現為北京帥醒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