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驗化妝品是否是正品(如何檢驗化妝品是不是正品)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見習記者 徐陽晨

日前,國家藥監局推出“化妝品監管”App,作為官方授權的“資訊查詢型”App,其主要功能是連結藥監局合格產品資料庫,使用者可通過搜尋化妝品備案名稱或掃描產品條形碼,查詢產品是否屬於國檢質檢範圍內的合格品。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調查發現,許多使用者通過新華網、人民日報、中國政府網等官網渠道,獲取“化妝品監管”App的下載方式。消費者受訪時表示,之所以對此款App“十分期待”,是因為一方面看中其資訊披露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另一方面,面對網紅、微商化妝品漫天肆意的裹挾,亟須尋求線上平臺實時幫助,辨明真偽。

掃碼即可辨真偽

記者發現,“化妝品監管”App主頁分設為“搜產品”和“搜資訊”兩大功能,可查詢國產、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目錄,以及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備案檢驗機構、許可獲證企業等資訊。這些後臺大資料均由國家藥監局釋出,主要來源是國家藥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資訊中心、中國食品藥品監管資料中心。此外,App還附加“美容科普知識、公告通告、監管動態、飛行檢查、法規檔案”等功能,並設有專門的“投訴舉報熱線”。

南都個人資訊保護研究中心負責人娜迪婭認為,“這款App較其他美妝類App的最大特點是權威性和唯一性,許多合格化妝品的備案資訊,只有在這樣的官方渠道可以查詢,對消費者來說,是剛性需求。”

記者線上體驗發現,於非專櫃類平臺購買的一款名為“蘭思諾羊脂膏”進口母嬰護膚品,在App中搜尋全稱後顯示,該產品已經過官方備案,“批准文號:國妝備進字J20163831,批准日期為2017-12-18,生產地為美國。”作為消費者,尤其是初次購買不熟悉、非專櫃類質保化妝品時,通過App查詢到產品備案資訊後,可放心購買。

也有網友在使用時提出疑問,如果在App上查詢不到相關的產品資訊,是因為產品不合格還是未備案原因?為此,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出解釋:一是部分跨境電商途徑產品查不到,是因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不執行首次進口許可批件、註冊或備案要求,未在監管部門備案。二是部分國產產品登記名稱和註冊備案名稱不一致,為了精確匹配名稱資訊,部分產品無法進行模糊搜尋。三是部分進口產品條形碼沒有和國內編碼中心對接,通過“掃一掃”方式無法獲取註冊資訊。

官方負責人告知,即便遇到以上情況,只要是在我國進行註冊和備案的所有化妝品,都可以通過輸入產品相關資訊,比如產品名稱、生產企業、批准文號或備案編號進行查詢。

App引導護膚科普新方向

近年來,通過微商、小紅書、抖音美妝博主大力兜售而形成的“網紅化妝品”異軍突起,獲得大批線上消費者簇擁。這些小眾美妝品牌,不同於正規的專櫃營銷方式,通常採用網紅帶貨和素人口碑來吸粉,不斷拓寬銷售縱深。

談及“化妝品監管”App推出的背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顏江瑛表示,“伴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不斷髮展,化妝品違法違規行為更加複雜、更加隱蔽。化妝品安全成為民生關注新熱點,公眾的化妝品消費安全受到新挑戰,消費者亟須進一步強化化妝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不斷提高對化妝品的辨別力。”

記者點進App發現,除了“搜產品”“搜資訊”之外,App首頁上還提供監管科普的相關知識。該功能有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項是科普知識,可以看到相關權威機構釋出的關於化妝品的科普類文章和漫畫。第二項是公報通告。裡面主要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的檔案。第三項是監管動態,對一些重點的政策予以解讀,對不合格產品進行通報,傳播專業知識,打擊網路謠言。第四項是飛行檢查,即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食藥、化妝品等公司檢查通報。第五項是法規檔案,介紹了相關法律法規及官方對於化妝品監管的最新動態。

美業高階視訊圖文新媒體《美尚優媒》出品人任紅認為:“現在的美妝行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誠信問題。”她表示,“化妝品監管”App的出現,提供了“開門見山”式資訊查詢方式。任紅提醒消費者,變美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容的基礎是面板科學,要尊重科學規律,採取科學手段,“化妝品監管”App上有許多關於護膚的科普文章,消費者應多多瞭解。

使用者體驗仍需改善

雖然“化妝品監管”App完美契合了使用者期待,但實際體驗仍顯“美中不足”。許多使用者反饋是:非常權威,有一定作用,但有BUG。有網友表示:“在用‘掃一掃’功能掃描化妝品條形碼後,一直顯示‘資訊載入失敗,請稍後再試’,無法重新整理頁面。”也有網友建議:“化妝品備案全稱太過專業、生澀,希望可以上傳不同批次的外包裝圖片,以增加搜尋精準度。”

娜迪婭評價道:“這款App最大的技術亮點就在於‘掃碼功能’,因為產品資訊的線上查詢也日趨要求快捷、便利、及時。在面對大量豐富的產品時,消費者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最佳的購買決策,很少會逐一輸入產品名稱來查詢真偽,伸手掃一掃條形碼,既實用又簡單。”她認為,當下App在技術上出現了一些硬性問題,如果進行後臺的程式改良,及時補充更新資訊資料庫,將會大大提升使用者黏性。

同時,從女性使用者喜好出發,娜迪婭建議App在整體頁面設計上可以更活潑、美術編輯上更多彩。“儘管這是一個第三方監督App,但實際上大多數使用者為女性化妝品消費者,如果可以嘗試加入更多女性化元素,則更易被潛在使用者接受。”

“另外,在專業的官方術語使用上,普通使用者可能會覺得較為艱澀難懂,不容易理解其意義,比如‘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資訊’‘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App設計者可以嘗試使用更加通俗化語言與使用者互動,或者給予使用者一定的科普解釋。”娜迪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