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閉手機app開啟時的廣告(手機app廣告太多怎麼關閉)

澎湃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開啟一些手機APP,便會遭遇彈窗廣告,想關閉卻找不到按鈕;有些彈窗顯示網路故障,點選檢視後,卻跳轉到了廣告頁面;在某款電商APP上瀏覽過的商品,進入其他APP時竟反覆收到同類商品的廣告推送……手機APP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之出現的開屏彈窗廣告也給使用者帶來了困擾。

針對使用者反映強烈、投訴較多的手機APP誘導使用者點選跳轉、彈窗廣告難以關閉等違規行為,近期,工信部進行了集中整治,督促企業重視使用者訴求、按照要求整改。

使用者苦“關不掉的手機APP廣告”久矣。雖然近些年,輿論不斷反饋,相關部門也開展了多輪集中整治,但“彈窗資訊標識近於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選暗度陳倉”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如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對600款手機APP廣告行為進行分析測試後,發現有58%會彈出廣告,其中69.7%沒有“關閉鍵”。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關掉手機APP廣告,真的這麼難?

事實上,手機APP廣告的治理並不缺乏法律支撐。新廣告法中就明確要求,利用網際網路釋出、傳送廣告,不得影響使用者正常使用網路。在網際網路頁面以彈出等形式釋出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誌,確保一鍵關閉。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這些法條的現實約束力似乎並沒有讓各大APP背後的大廠和商家產生足夠的敬畏。

應該明確的是,氾濫的手機APP廣告,不僅僅影響的是使用者上網體驗,還直接涉及使用者上網安全和隱私安全。如部分廣告向使用者推送的其實是一些未經稽覈的產品,甚至是違法內容,尤其是一些第三方跳轉,更是暗藏貓膩,箇中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此外,當使用者在一個手機APP中點選某類廣告後,會在其他手機APP中接收到大量相同型別的廣告,這類“精準推送”,本身就是建立在對個人隱私資訊的侵犯之上。

因此,嚴格規範手機APP彈窗廣告,不容討價還價,其必要性和嚴肅性,必須得到更多體認,從而轉化為更強的治理動力。

近期,工信部對相關亂象進行了集中整治。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手機APP開屏彈窗資訊使用者投訴舉報數量環比下降50%,誤導使用者點選跳轉第三方頁面問題同比下降80%。不過,從近些年的治理進路來看,手機APP廣告的治理還存在“問題頻出—監管治理—安全平穩—再次復現”的惡性迴圈。相關治理行動還必須在“深”和“實”上有更大的突破,才能真正實現長效化。

比如,對於一些多次舊病復發的“頑固分子”,就應該考慮納入廣告黑名單,限制其廣告發布資格;其次,也應該鼓勵消費者維權,通過引入懲罰性賠償,讓違規違法釋出廣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平臺,多掂量掂量違規收益和成本。

關不掉的手機彈窗廣告,和之前媒體報道的電視開機廣告”霸屏”現象有相似之處——不是真的關不掉,只是商家想不想關的問題。否則,怎麼群眾呼籲了半天無人理睬,而有關部門一重視、一整治,廣告就能關掉了呢?

不管是手機APP,還是電視,失範的彈窗、開機廣告,都關係到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使用者的最基本權益,亂象背後也具有相似的生髮機制,廣告“想怎麼發就怎麼發”的局面該結束了。無論如何,手機也好、電視也罷,把螢幕的主導權交給使用者,這不應該是奢望。

也得提醒“螢幕”背後的企業和平臺,與其被動接受規範和整治,不如早日行動。揣著明白裝糊塗,終究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責任編輯:李勤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