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機場為什麼有人指揮(飛機降落和起飛哪個比較難)

現在坐飛機出行已經很普遍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一個問題:當飛機從萬米高空降落時,飛行員要怎麼知道小小的機場在哪裡呢?

就像咱們平時開車出門習慣開啟導航一樣,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飛行員是如何對飛機進行導航的?又是怎麼找到機場落地的?

地標領航

最原始的領航方法就是地標領航,也是每個飛行員的必修科目。謂地標領航其實就是靠目視,靠觀察地面並參照航圖來進行領航。

目視航圖一般包含大量的資訊,尤其是易於識別的地面特徵,比如城鎮,公路,河流,湖泊等。通過比照地面上的這些地理要素,飛行員就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結合羅盤便可以確定正在飛向何處。

然而目視領航受限於氣象條件(通常是能見度)以及飛行高度的限制,並不適用於大型商業航班。畢竟我們平時坐的飛機飛行高度都兩三萬英尺(有云的時候不是很容易看到地面,就算能看到也看不到太多細節),速度動輒.8 .9 馬赫,根本無法進行地標目視領航。

儀表飛行法

為了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聰明的飛行員們想出了另外一種行之有效的飛行方法,我們叫儀表飛行法。

在儀表飛行期間,不但需要飛機上有相關的儀表裝置,也需要地面導航裝置的配合,才可以對飛機的方向、位置進行校準和確認。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儀表飛行條件下,能見度沒有要求(可以為0)。

因為儀表飛行允許飛行員在沒有視覺參考的情況下進行,就必須要用一種或多種的導航方式來幫助飛行員在無法目視的情況下導航,比如地面上常見的導航助航裝置,包括DME,VOR,NDB等等。

地面導航基站系統

說到地面導航基站系統,最早可推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早的儀表導航系統叫RDF(Radio direction finding)是NDB系統的前身。

類似中波或短波廣播電臺,人類發明了無線電以後除了收聽電臺節目以外使用無線電進行導航的第一種產品。

就是地面基站發射一個訊號,讓飛機通過安裝一個接收器來接收傳來的訊號,告知飛機的一個大概的飛行方向。

早在1932年,美國就開發並使用了ILS系統(儀表著陸系統),這種裝置可以將飛機引導到更低的高度,使得落地更加容易。因為盲降系統的廣泛使用,使得商業航班的返航率大大降低,公司運營成本也隨之降低了不少。

星基導航

星基導航(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是以後飛機導航的大趨勢,包含大家所熟知美國的GPS系統,當然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比如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歐盟的Galileo(伽利略)系統和中國的compass(北斗)系統等都屬於GNSS範疇,可用衛星數量達到100顆星以上。

GNSS的定位原理也非常簡單,兩個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而不同空間的幾個點加起來不但可以確定飛機的方向,還能確定飛機的位置、高度、速度等等一切飛機相對運動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