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介面有什麼用(m.2介面用來幹嘛的)
關注硬體·聰明消費 | 歡迎關注鈦師父
題圖:現形吧,血管君!
從2016年開始,各大儲存廠商都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M.2介面SSD上來,而且M.2介面已成為主機板的標配,特別是最新的200系列主機板提供了更多的M.2介面。M.2介面SSD已經逐漸開始取代SATA介面SSD,成為市場的主流。很多玩家並不瞭解的是,目前M.2介面SSD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安裝到主機板上,不同的安裝方式會不會對效能造成影響呢?
高效能產品標配
M.2介面標準的推出是為了取代mSATA,為超極本打造出體積小、速度快的SSD產品。雖說超極本現在已經沒落,但是M.2介面憑藉傳輸速度快的優點,不僅在筆記本領域,在DIY領域也闖出了一片天地。
之前速度不高的機械硬碟已經成為PC效能的瓶頸,SSD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隨著SSD效能的不斷提升,最大頻寬僅6Gbps的SATA 3介面已經無法滿足需要,SATA3介面又成為瓶頸。而走PCI-E×4的M.2 介面,最大頻寬已經達到了32Gbps,這樣一來介面頻寬不再成為制約SSD提升的瓶頸。雖說新一代高速儲存介面還有SATA Express介面,但是其頻寬僅有10Gbps,遠遠比不上M.2介面的32Gbps。
而且SATA Express介面的裝置也基本沒有,在最新的200系列主機板上,已經有大量的產品拋棄了SATA Express介面,提供更多的M.2介面以及U.2介面。不過相對來說,M.2介面產品更豐富,可以算作是高效能SSD的標準配置。
測試平臺
處理器:Core i7 7700K
記憶體:金士頓HyperX DDR4 2600 8GB×2
主機板:技嘉 AORUS Z270X-GAMING 9
顯示卡:華碩ROG Strix GTX1060 O6G GAMING
硬碟:飢餓鯊 RD400
電源:航嘉MVP K6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 64bit 專業版
目前市面上除了M.2介面SSD之外,還有一種PCI-E介面的SSD,就是將M.2介面SSD裝在PCI-E擴充套件卡上,使用者完全可以將SSD拆下來直接安裝在主機板上的M.2介面上。那麼同一塊SSD用不同的方式安裝,在效能表現上到底有無差別呢?
同時,大多數主機板都提供了多條PCI-E插槽對於飢餓鯊RD400這種裝在PCI-E擴充套件卡上的產品,對於主機板的PCI-E插槽有哪些要求,與現有的200系列主機板搭配有何講究?
另一方面,9系列主機板上M.2介面開始出現,最早的M.2介面頻寬只有10Gbps,這樣的頻寬也就比SATA3強一點,比之後100系、200系主機板上的32Gbps頻寬的M.2介面弱不少。如果你買了一款效能強悍的M.2介面SSD,插在10Gbps頻寬的M.2介面上,效能表現如何呢?
M.2介面和PCI-E插槽效能表現無差別
從100系列開始,主機板終於原生支援PCI-E3.0(之前PCI-E 3.0通道為CPU提供)通道。整個平臺的PCI-E通道更多,可以提供更多的M.2介面,同時也讓M.2介面的頻寬提升到了32Gbps。
雖說將SSD安裝在M.2介面和PCI-E插槽時,可能資料走的通道不同(CPU提供的PCI-E通道或主機板提供的PCI-E通道),但是從實際的測試來看,SSD的實際效能表現都差不多。由此可以看到,M.2介面SSD無論用哪種方式安裝,在效能表現上都是差別不大的。
飢餓鯊 RD400其實就是安裝在擴充套件卡上的M.2介面SSD,既可以拆下安裝在M.2介面上,也可以直接插到PCI-E插槽上
主機板PCI-E×16插槽都能行
對於裝在PCI-E擴充套件卡上的產品來說,要插在主機板上的PCI-E×16插槽上。而主機板上的PCI-E×16插槽有×16速、×8速以及×4速等三種規格。雖說像飢餓鯊 RD400這樣的產品,只需要PCI-E ×4頻寬就夠了。但是對於技嘉 AORUS Z270X-GAMING 9這樣的高階主機板來說,分別提供了兩條PCI-E×16(×16速)、兩條PCI-E×16(×8速)。那麼PCI-E×16插槽不同的頻寬對於SSD的效能有沒有影響呢?
由於M.2介面SSD只需要PCI-E×4通道就夠了,以上兩種規格的PCI-E×16插槽都能滿足使用需求,所以測試的成績差別不大。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像技嘉 AORUSZ270X-GAMING 9這樣的高階主機板,PCI-E×16插槽很多,其部分PCI-E×16插槽是共用PCI-E通道,如果顯示卡和SSD分別插到共用通道的PCI-E插槽上,那麼兩條PCI-E×16插槽的速度都會變成×8,雖說對SSD的效能沒影響,但對顯示卡效能的影響就大了。
技嘉 AORUS Z270X-GAMING 9提供了多條PCI-E×16插槽
老主機板M.2介面對效能影響大
前面提到,9系列主機板的M.2介面頻寬只有10Gbps,使用高效能M.2介面SSD時,效能應該會大打折扣,不過這個折扣究竟有多大,我們一測便知。
由於頻寬差距懸殊,飢餓鯊 RD400插在10Gbps頻寬的M.2介面上時,讀寫速度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Seq Q32T1中的讀取速度,從2655 MB/s猛降到了837MB/s,降幅達到了68%,效能差距非常的懸殊。
對於老主機板使用者來說,10Gbps頻寬的M.2介面確實會成為瓶頸。如果你想買讀寫速度在1000MB/s以上的M.2介面SSD的話,一定要購買PCI-E轉接卡,才能保證SSD的效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華碩Z97-Deluxe上的M.2介面頻寬只有10Gbps,不適合讀寫速度在1000MB/s以上的M.2介面SSD
總結:新平臺相容性不錯,老平臺建議轉接卡
從以上的研究來看,比較新的100系列、200系列主機板對於M.2介面SSD的相容性很不錯,不管是直接插在主機板M.2介面還是裝在PCI-E擴充套件卡,插在主機板PCI-E×16插槽上,都有很好的效能表現。兩種安裝方式都沒有問題,具體怎麼用就看你自己的實際需求。
對於較老的9系列主機板來說,由於M.2介面的頻寬普遍只有10Gbps,會極大地影響SSD效能的發揮。對於9系列平臺使用者來說,要想用高效能M.2介面SSD也很簡單,不用換平臺,買個PCI-E轉接卡就好了。
快給小獅子點個贊給予支援吧~
放假的也點個贊,小獅子想看看有多少人已經開心放假
往期精彩推薦:
如果買CPU你只選散片,快來了解最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