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小額免密被盜刷(銀行卡小額免密被盜刷)

疫情期間,孩子居家網課學習過程中使用家長手機、平板時可能也會打遊戲、社交,部分家長疏於防範,有的將手機支付開通小額免密支付功能,無意間就給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網遊消費的“便利”。

4月1日下午,家住崇明區廟鎮的張先生拿著自己的手機到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廟鎮派出所報警,稱遭遇了電信網路詐騙。據張先生講,從3月29日起,他的銀行卡上莫名其妙產生了多筆交易記錄,截止到報警時已累計被交易2000餘元。

民警接過張先生的手機,發現其銀行卡繫結了手機某支付平臺,又通過仔細瀏覽該支付平臺交易明細,發現這些交易金額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交易商戶都是“某網路科技公司”。

民警隨即詢問張先生手機是否本人使用,張先生稱疫情期間手機主要給12歲的兒子在家上網課用,平時兒子會偷偷用這部手機玩遊戲。而張先生的兒子連連搖頭,說他在遊戲中沒有用過某支付平臺。民警讓小張開啟經常玩的遊戲,檢視到了遊戲中的購買道具記錄,發現這些記錄與張先生某支付平臺的交易記錄完全吻合,但張先生表示兒子並不知道自己的某支付平臺密碼。

張先生某支付平臺的部分交易記錄

通過進一步檢視張先生的手機設定,民警發現張先生在某支付平臺中啟用了“免密支付”功能,即使用者進行小額交易時無需輸入支付密碼即可完成支付。張先生的兒子就是在玩遊戲時使用了免密支付功能,先後在遊戲中購買了不少道具,這才讓張先生的銀行卡上少了2000餘元。

民警告訴張先生他遭遇的不是電信網路詐騙,在民警的建議下,張先生及時更改了某支付平臺設定,解除了免密支付功能。民警同時要張先生加強孩子疫情在家期間的教育引導,以免沉迷於網路遊戲。

目前,張先生正準備相關證明材料,著手向“某網路科技公司”客服申請退款事宜。

警方提示

家長在日常使用手機和給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機時,一定要保管好各類支付軟體的付款密碼,並慎用免密支付功能,防止因密碼洩露或未成年子女誤操作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家長也要提醒孩子,玩遊戲要適度,切莫沉迷於網路。

通訊員:陳衛國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