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容性測試怎麼測試(相容性測試側重哪些方面)
相容性測試包含哪幾類呢?
(1)瀏覽器方面
關於瀏覽器的相容性測試,主要是檢查頁面的互動、元素和樣式展示是否正常。我們都知道,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瀏覽器非常多,像:360、搜狗、火狐等等。
在進行測試的時候,由於相容性問題很多,所以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測試注意事項,一起來看一下:
①明確目標使用者:雖然產品經理會統計主流的瀏覽器和穩定的版本有哪些,但是,作為測試人員還是應該深入目標使用者,去了解真實的使用環境和義務場景,這樣會更符合實際;
②明確元素合理性:多跟開發溝通,明確哪些元素或者樣式容易出現不相容,針對性地去測試,確保上線後的展示效果;
③多記錄、多總結:做好統計和分析,在後續的測試過程中,只需針對有改動的、易出現相容性問題的元素和樣式進行測試即可;
④其他:注意主流瀏覽器的版本迭代,是否會對既定程式有影響;
(2)作業系統方面
這個主要是說去檢查指定的作業系統上,產品功能是否正常。包括:Android系列、iOS系、鴻蒙、Windows系列等等。相應的注意事項有這些:
①測試內容基本和瀏覽器是差不多的,區別就是要關注一下:預設的操作許可權不同,是否會造成客戶端需要訪問或呼叫系統元件、方法時,出現漏洞;
②作業系統升級後,新版本或補丁裡是否繼續相容老版本的庫函式。
(3)多版本方面
這個主要是為了驗證新版本伺服器端是否同時支援新/老版本客戶端,不得不進行的測試。注意事項如下:
① 這是在需求設計階段,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產品升級之後,伺服器端只會是最新版本,但客戶端因為不同的使用者場景而可能存在老版本,一種原因是沒有強制更新,使用者不選擇升級;另一種原因是在一些企業級地域環境裡,客戶端包是否升級取決於域管理員的策略。
② 另外就是相對複雜的測試環境,比如既有商家版又有使用者版客戶端產品的相容性測試,這種需要考慮頻繁發生互動的功能,也需要重點考慮新、老版本的相容性問題。
(4)資料相容性方面
這種比較好理解,就是軟體升級迭代後,涉及已存在的資料的讀取和寫入資料的過程,確保資料在新、老版本之間都能正常流轉。注意事項如下:
①向前相容:新版本要能正常且正確地讀取和載入老版本生成的資料;
②向後相容:新版本要能支援在未來後續迭代版本上正常執行;
③常見的播放類軟體、Office類軟體等,還要考慮新版本生成的檔案是否能被老版本客戶端正常讀取等,或者有相應的升級提示資訊。
④訂單類資料,還要考慮在老版本的伺服器端和客戶端組合下,產生的資料是否能在新版本的伺服器端和客戶端組合下成功讀取;
(5)解析度方面
也叫適配性測試,是指驗證被測網頁或產品UI在各種解析度下的顯示器或各種解析度、尺寸螢幕的移動裝置上都能正常顯示的測試過程。主要考慮螢幕解析度,版本解析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