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接觸器故障(接觸器常見故障及處理)
接觸器常見故障及處理
一. 按下啟動按鈕,接觸器吸不上或吸力不足,即觸點已經閉合但
其鐵芯尚未完全吸合。
1. 可能的原因:
(1)電源電壓過低或波動過大。
(2)操作迴路電源容量不足或發生斷線,接線錯誤及控制觸點接觸
不良等。
(3)線圈技術引數與使用條件不符合。
(4)線圈本身受損。
如:線圈斷線或燒損。
如:機械可動部分卡住。
如:轉軸生鏽或歪斜等。
(5)觸點彈簧壓力與行程過大。
2. 處理方法:
(1) 調高電源電壓至額定值。
(2) 增加電源容量
更換線路
修理控制線圈。
(3) 更換線圈,排除卡住故障
修理受損零件。
(4) 按要求調整觸點引數。
二. 按下啟動按鈕,接觸器不釋放或釋放緩慢。
1. 可能原因:
(1)觸頭彈簧壓力過小。
(2)觸頭熔焊在一起。
(3)機械可動部分卡住,轉軸生鏽或歪斜。
(4)反力彈簧損壞。
(5)鐵芯極面有汙垢或有塵埃粘著。
(6)E 型鐵芯壽命終了時,因去磁氣隙消失,剩磁增大,使鐵芯不
釋放。
2. 處理方法:
(1) 調整觸頭引數。
(2) 排除熔焊故障,修理或更換觸頭。
(3) 排除卡住現象,修理受損零件。
(4) 更換反力彈簧。
(5) 清潔鐵芯極面。
(6) 更換鐵芯。
三. 線圈過熱或燒損。
1. 可能原因:
(1)電源電壓過高或過低。
(2)線圈技術引數與時間使用條件不符
如:額定電壓
如:額定頻率
如:通電持續率
如:適用工作制等等。
(3)操作頻率過高。
(4)線圈製作不良或由於機械損傷,絕緣損壞等。
(5)使用環境條件特殊
如:空氣潮溼
如:含有腐蝕性氣體
如:環境溫度過高等。
(6)運動部件被卡住。
(7)交流鐵芯極面不平或氣隙過大。
2. 處理方法:
(1)調整電源電壓。
(2)調換線圈或接觸器。
(3)選擇其他合適的接觸器。
(4)更換線圈,排除引起線圈機械損傷的故障。
(5)採用特殊設計的線圈。
(6)排除卡住現象。
(7)清潔極面或調換鐵芯。
四. 電磁鐵(交流)噪音大。
1. 可能原因:
(1) 電源電壓過低。
(2) 觸頭彈簧壓力過大。
(3) 磁系統歪斜或機械上卡住,使鐵芯不能系平。
(4) 極面生鏽或因異物如:油垢,塵埃等侵入極面。
(5) 短路環斷裂。
(6) 鐵芯極面磨損過度而不平。
2. 處理方法:
(1)提供操作迴路電壓。
(2)調整觸頭彈簧壓力。
(3)排除機械卡住故障。
(4)清潔鐵芯極面。
(5)調換鐵芯或短路環。
(6)更換鐵芯。
五. 接觸器觸頭熔焊。
1. 可能原因:
(1)操作頻率過高或過載使用。
(2)負載側短路。
(3)觸頭彈簧壓力過小。
(4)觸頭表面有金屬顆粒突起或異物。
(5)操作迴路電源過低或機械上卡住, 致使吸合過程中有停滯現象,
觸頭停頓在剛接觸的位置上。
2. 處理方法:
(1)調換合適的接觸器。
(2)排除短路故障,更換觸頭。
(3)調整觸頭彈簧壓力。
(4)清潔觸頭表面。
(5)提供操作迴路電源電壓,排除機械卡住故障,使接觸器吸合牢
靠。
六. 觸頭過熱或燒灼。
1. 可能原因:
(1)觸頭彈簧壓力過小。
(2)觸頭上有油汙或表面不平,有金屬顆粒突起。
(3)環境溫度過高或使用在彌補的控制箱中。
(4)銅觸頭用於長期工作制。
(5)操作頻率過高,或工作電流過大,觸頭的斷開容量不夠。
(6)觸頭的超行程太小。
2. 處理方法:
(1)調高觸頭彈簧壓力。
(2)清理觸頭接觸面。
(3)改變接觸器的工作環境。
(4)接觸器降容使用。
(5)調換容量較大的接觸器。
(6)調整觸頭行程或更換觸頭。
七. 觸頭過度磨損。
1. 可能原因:
(1)接觸器選用欠妥,在以下場合時容量不足: a。反接制動 b。操
作頻率過高。
(2)三相觸頭動作不同步。
(3)負載側短路。
2. 處理方法:
(1)接觸器降容使用或改用使用於繁重任務的接觸器。
(2)調整三相觸頭使其同步。
(3)排除短路故障或更換觸頭。
八. 相間短路。
1. 可能的原因:
(1)可逆轉的接觸器聯鎖不可靠,由於誤動作,致使兩臺接觸器同
時投入執行而造成相間短路,或因接觸器動作過快,轉換時間
短,在裝換過程中發生相間短路。
(2)塵埃堆積或有水汽,油垢,使絕緣變壞。
(3)產品零件損壞,如:滅弧室破裂或損壞。
2. 處理方法:
(1)檢查電氣聯鎖與機械聯鎖,在控制線路上加中間環節或調換動
作時間長的接觸器,延長可逆裝換時間。
(2)經常清理,保持清潔。
(3)更換損壞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