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技術有哪些(藍芽技術原理)

藍芽技術是一種無線資料和語音通訊開放的全球規範,它是基於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線,為固定和移動裝置建立通訊環境的一種特殊的近距離無線技術連線。藍芽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智慧手機都有,那麼藍芽都有哪些版本,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V1.1

1.1 為最早期版本,傳輸率約在748~810kb/s,因是早期設計,容易受到同頻率之產品所幹擾下影響通訊質量。

V1.2

1.2 同樣是只有 748~810kb/s 的傳輸率,但在加上了(改善Software)抗干擾跳頻功能。

通訊距離版本:

a.Class A 是用在大功率/遠距離的藍芽產品上,但因成本高和耗電量大,不適合作個人通訊產品之用(手機/藍芽耳機/藍芽 Dongle 等等),故多用在部份商業特殊用途上,通訊距離大約在80~100M 距離之間。

b.Class B 是最流行的制式,通訊距離大約在 8~30M 之間,視乎產品的設計而定,多用於手機內/藍芽耳機/藍芽 Dongle 的個人通訊產品上,耗電量和體積較細,方便攜帶。

無論1.1/1.2 版本的藍芽產品,本身基本是可以支援 Stereo 音效的傳輸要求,但只能夠作(單工)方式工作,加上音帶頻率響應不太足夠,並未算是最好之 Stereo 傳輸工具。

V2.0

版本2.0 是1.2 的改良提升版,傳輸率約在1.8M/s~2.1M/s,可以有(雙工)的工作方式。

V3.0

2009年4月21日,藍芽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正式頒佈了新一代標準規範"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 3.0 High Speed"(藍芽核心規範3.0版高速)。

作為新版規範,藍芽3.0的傳輸速度自然會更高,而祕密就在802.11無線協議上。通過整合"802.11 PAL"(協議適應層),藍芽3.0的資料傳輸率提高到了大約24Mbps(即可在需要的時候呼叫802.11 WI-FI用於實現高速資料傳輸)。,是藍芽2.0的八倍,可以輕鬆用於錄影機至高清電視、PC至PMP、UMPC至印表機之間的資料傳輸。

功耗方面,通過藍芽3.0高速傳送大量資料自然會消耗更多能量,但由於引入了增強電源控制(EPC)機制,再輔以802.11,實際空閒功耗會明顯降低,藍芽裝置的待機耗電問題有望得到初步解決。

V4.0

藍芽4.0是2012年最新藍芽版本,是3.0的升級版本;較3.0版本更省電、成本低、3毫秒低延遲、超長有效連線距離、AES-128加密等;通常用在藍芽耳機、藍芽音箱等裝置上。該版本有效最大範圍可超過100米!

V4.2

藍芽4.2是藍芽技術聯盟2014年12月4日釋出的技術標準。藍芽4.2改善了資料傳輸速度和隱私保護程度,並接入了該裝置將可直接通過IPv6和6LoWPAN接入網際網路。在藍芽4.2標準下藍芽訊號想要連線或者追蹤使用者裝置必須經過使用者許可,否則藍芽訊號將無法連線和追蹤使用者裝置,此外傳輸速度方面變得更加快速,達到24 Mbit/s

V5.0

藍芽5.0是由藍芽技術聯盟在2016年提出的藍芽技術標準,藍芽5.0針對低功耗裝置速度有相應提升和優化,藍芽5.0結合wifi對室內位置進行輔助定位,提高傳輸速度和質量,增加有效工作距離。有效工作距離可達300米!傳輸速度達到48 Mbit/s。

V5.1

藍芽5.1是2019年1月28日藍芽技術聯盟(SIG)公佈的藍芽標準。

相比藍芽5.0,藍芽5.1加入了測向功能和釐米級的定位服務,即Angle of Arrival (AoA) and Angle of Departure (AoD)(到達角/出發角),這項功能的加入使得室內的定位會變得更加精準,並且在小物體的位置上也能準確定位避免物品遺失。

V5.2

釋出時間

2020年1月15日

主要的特性是增強版ATT協議、 LE功耗控制和訊號同步,連線更快,更穩定,抗干擾性更好。

V5.3

釋出時間2021年7月13日

藍芽5.3版本對低功耗藍芽中的週期性廣播、連線更新、頻道分級進行了完善,通過這些功能的完善進一步提高了低功耗藍芽的通訊效率、降低了功耗並提高了藍芽裝置的無線共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