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運營方法論總結(自媒體運營教程)
21課整理了一些微博運營實戰經驗和方法論。希望對運營微博的小夥伴有所幫助。
明確帳號定位,確定帳號調性
不管是做任何產品或者推廣,或者做新媒體平臺,最重要的就是定位要明確,簡單的講就是你做的微博的目的是什麼,能解決使用者什麼問題,然後給你的行號定位一個符合的調性,便於刻畫品牌。
調性取決於怎樣的風格去運營你的帳號。當然受之於帳號定位的不同,運營風格也各有特色,或嚴謹或逗逼或無節操,無論是怎樣的風格,帳號的調性一定要與帳號的定位相匹配。
21課建議賬號要做到“接地氣”,不要一副高冷的樣子,對粉絲不冷不熱,同時,在運營微博帳號時,最好將帳號“賦予生命”,“擬人化”,如此,可以很好地拉近帳號主體方與粉絲間的距離。舉個例子,我目前所運營的帳號@21課學習營 ,一般自稱自己為李小白,人設為一個萌萌的醉酒李白,在日常運營中,以小白的人設口吻去推送內容,去與粉絲互動。相較於簡單地稱自己為“小編”,人設化後更討粉絲喜歡。
擅用微博資料助手,及時調整帳號運營策略
雖然如今市面上所謂的“微博運營成功案例”,但也得必須地清楚地認識到,每一個帳號都有自己獨有的具體情況與粉絲特點,所以在運營過程中,要擅於去運用管理中心的資料助手去分析帳號各方面資料情況,並根據相關資料情況去及時調整自身的運營策略。
以目前所運營的帳號為例,我會分別以日和周為單位,去檢視分析帳號的運營情況。當然,因為檢視的時間維度不同,所以我檢視的內容和詳略程度也就不同。在每日晚間18:30左右(下班時間),我主要檢視的是閱讀數,互動數以及新增粉絲數的一個總體情況,做到一個心理有底。
而在每週四下午,我會藉助資料助手對近一週的微博資料情況做一個詳細的檢視分析。而檢視分析的主要維度是粉絲趨勢分析,內容分析以及互動分析三個方面。
粉絲趨勢分析,主要檢視關注的是粉絲增長和減少的總體情況,透過微博粉絲助手同時可直觀地看到粉絲在這一週期內的變化情況,如此就可以很明瞭地看見粉絲在哪一天增長的最多,哪一天減少的最多,再結合內容及互動情況的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增長及降低的原因是什麼,然後並就此實時調整自己的運營策略。切記,不要孤立地看資料,要有一個整體的意識,既巨集觀又微觀地去檢視分享資料。
另外,在這兒還比較喜歡微博資料助手提供的一個功能是“匯出”功能,可以將更詳細地資料匯出至電腦,而且在匯出的資料裡更可以看到主動取關的人數,這樣你就可以很清晰地去判斷,減少的粉絲是主動取關的還是垃圾粉絲的自動清理,有助於你更好地分析。
內容分析,主要檢視的是你微博的發博頻率及主動與粉絲互動的情況,同時可看到在此週期內哪條微博的互動情況最為出彩。而根據此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帳號每日的發博頻率及內容選材角度。
而互動分析,我個人最為關注的是賬戶整體分析情況。在這兒可以很直觀地看到這一週期內的閱讀、轉發、評論、點贊情況。當然,在這兒也還是建議將相關資料匯出至本地去檢視分析。畢竟,匯出的資料更詳實嘛!
推送內容有價值,能激發參與熱情
對一個粉絲,其之所以會關注你的帳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你的帳號對TA而言有價值,所以在推送內容的選擇上,也理所應當地能體現出對粉絲的價值。
此外,在推送內容的文案編纂上,不要簡單地陳述,可加入適當的互動內容,讓粉絲能參與到其中,給粉絲一個發表觀點/展示自己的通道。
關於微博活動的一些方法論
毫無疑問,活動運營是微博運營中一個日常性的工作。如何做好活動運營,這兒也有一些我的做法,特別列出來,希望能和大家交流探討。
1. 明確活動目的,圍繞活動目的來展開活動相關工作
對於微博活動,我一般將活動的目的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促進粉絲活躍的活躍活動(也可理解為日常活動);一類是做影響力的傳播活動。針對活動目的的不同,活動展開的相關工作也不同。
2. 活動準備
一般情況下,活動參與形式主要要兩種,一種有獎轉發,一種UGC(使用者參與創造內容)。在選擇活動形式時,建議是同時加入。此外,在活動的準備階段,還有如下工作需要去完成,準備:
①確定活動的話題,並完成活動話題頁的相關設定。
一般來說,活動話題簡單明瞭最佳,字數不必太多。而在確定活動話題後,緊接著要做的是對話題頁的設定。具體需要設定的內容包括:話題頁的背景,頭像,導語,主持人推薦,話題抽獎等所有內容。
②準備,製作活動所需的文案,配圖。
③完成“關鍵詞自動回覆”所需內容
一般來說,活動釋出後或多或少會有粉絲還是不會參與活動(主要針對從外部匯入,不常玩微博的使用者),這時候他們往往會私信你活動相關關鍵詞及部分他們認為的關鍵詞。這時候,關鍵詞自動回覆就開始發揮作用了,通過設定關鍵詞規則,加入儘可能多的或會出現的關鍵詞,然後加入活動方式參與的自動回覆,可以有效地引導粉絲參與活動。
3. 活動釋出及跟進
在活動釋出後,利用私信群發及保持一定頻率地對活動微博的轉發,有助於刺激使用者參與活動。
此外,在活動跟進過程中,存有整體意識,不要覺得我做的只是微博活動,只在這一個通道里傳播就好。而是應當充分地去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所有傳播通道去傳播活動,更大範圍地覆蓋自己的使用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