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的裁剪工具怎麼用(ps中的裁剪工具怎麼用)
PS小技巧!裁剪工具的10個超高效用法
簡單的工具,也有不平凡的技巧,說的就是裁剪啊。
在 PS 的眾多功能中,裁剪可能就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啦,畢竟這種極為基礎的操作在很多修圖軟體中都有,一點也不稀奇,能有什麼大不了的。然而,作為一枚 Adobe 的粉,不放過任何一個功能才是真·粉無雙的態度啊。所以,本文就挖掘一下“裁剪”工具中的十個小技巧,讓它發揮出更多的功效,促進PS的和諧,高效爽歪歪的工作。
還是老規矩,閒言少敘,直抒胸臆。
1.裁剪構圖指南
當我們選擇了裁剪工具,準備對圖片進行裁剪的時候,PS 小公舉貼心地提供了“設定裁剪工具的疊加選項”的功能,嗯,不用理這個不夠直接的官翻,它的作用其實就是在構圖上為裁剪提供了參考線,主要包括三等分、網格、對角、三角形、黃金比例、金色螺線六種構圖原則,選擇的操作也很簡單,直接右鍵單擊然後就可以在下拉選單中選擇,或者也可以直接按鍵盤快捷鍵字母 O 來順序選擇,如下動圖所示:
選擇構圖參考線
PS:當選擇三角形或者金色螺線的時候,按 Shift O 可以改變兩者的方向。
2.更改裁剪方向
如今每個人都擁有多個螢幕,設計所面臨的使用場景也愈發的豐富,所以很多時候面臨著橫圖該豎圖,或者豎圖改橫圖的需求,而這在裁剪工具中,只需要通過鍵盤快捷鍵字母 X ,即可在保持比例的情況下改變裁剪方向,如下動圖所示:
快捷鍵 X 更改裁剪方向
3.隱藏裁剪區域
在PS的預設情況下,我們進行裁剪操作時,裁剪掉的部分會以減淡的形式顯示在畫布上,而如果我們不需要它顯示時,可以通過點選選項欄的“小齒輪”按鈕來啟用下拉選單,取消勾選“顯示裁剪區域”即可,或者通過按鍵盤快捷鍵字母H來切換顯示或是隱藏裁剪區域,如下動圖所示:
快捷鍵 H 來隱藏裁剪區
PS:同時,該選單還可以設定畫布的顏色,以及不透明度。
4.經典裁剪模式:裁剪框動
實際上,這裡要說的是,在預設的情況下,裁剪操作時,裁剪構圖指南參考線是不動的,我們只能移動圖片來確定哪些是裁剪掉的,哪些是留下。而當你不喜歡這種模式時,可以通過點選選項欄小齒輪按鈕,勾選上“使用經典模式”或者直接按快捷鍵 P ,就可以實現圖片不動,裁剪構圖指南參考線可以移動、旋轉等的效果了。
切換回經典模式
5.前面的影象
在裁剪的時候,選項欄提供了多種比例的,比如保持原比例、4:3、16:9、1:1等等,這些都是固定的。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喜歡A圖的比例,然後想按照A圖的比例來裁剪B圖,那麼“前面的影象”功能就派上了用場,首先開啟兩張圖。然後在A圖的文件中,選擇裁剪工具後,在選項欄的“預設長寬比”那裡點選一下,從下拉選單中選擇“前面的影象”,然後在倒B圖的文件中,選擇裁剪工具,直接用滑鼠拉出裁剪框,就是A圖的比例了。如圖所示:
好用的前面的影象
6.確定裁剪的方法
在裁剪完成後,有多種方法可以確定接受裁剪結果,包括:
1.直接按Enter鍵
2.雙擊圖片
3.點選裁剪工具選項欄上右側的對勾確認
4.右鍵單擊圖片,在上下文選單中選擇裁剪
5.通過選單欄影象>裁剪。
如圖所示
直接點即對勾確定
選單欄確定
上下文選單確定
7.透視裁剪工具
當拍攝建築物的時候,偶爾會遇到圖中建築失真透視不對等情況,這個時候可以選擇選單欄的“編輯>透視變形”,然後在出現框線的時候,固定四個角來告訴PS小公舉如何去做,最後點選回車鍵“Enter”即可。或者,還可以通過ACR濾鏡中的鏡頭校正功能來做。
透視變形
8.非破壞性裁剪
我們在用PS的時候,總是特別希望有“後悔藥”,可以讓我們發現搞錯了的時候,再返回去重新搞,也就是操作是無損的、是非破壞性的,那這個時候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非破壞性:
1.取消勾選裁剪選項欄的“刪除裁剪的畫素”
2.把裁剪的圖片圖層轉變成“智慧物件”,當想重新開始的時候,選擇選單欄的“影象>顯示全部”即可,如圖所示:
智慧物件大法好
9.擴充套件畫布裁剪工具
這個是比較另類的需求了,就是除了常用的往小裁剪外,PS小公舉還支援我們往大了裁剪,這隻需要拉出裁剪框後,繼續拉大裁剪框。然後點選回車鍵確定後即可,如果文件中圖片沒有背景層,擴充套件的部分會是透明層,如果有背景層,擴充套件的部分則是背景顏色的。
擴充套件裁剪
10.校正圖片
裁剪工具還提供了圖片校正功能,操作也很簡單,開啟圖片,然後長按Ctrl鍵盤,用滑鼠拉出一條直線即可,回車確定。
校正圖片
哦了,以上就是PS小公舉基礎的不能再基礎的裁剪工具的隱藏技能,希望對小夥伴的學習PS有所幫助哦,也歡迎大家留言聊聊一聊最想了解的PS功能,說不定阿隨君下次就更新了你期待的內容,麼麼噠。
結語
本期教程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大家在觀看與練習過程中多思考,理解制作思路和操作方法,活學活用。
記得關注哦
記得點贊哦
記得評論哦
記得轉發哦
來源/作者:優優/阿隨向前衝
注:僅用於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絡後臺處理。(最終版權歸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