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試一臺電腦的效能(看一臺電腦的效能主要看哪些)

大家好,我是小匠。說起魯大師,我們應該都不陌生了。很多朋友在買到電腦之後的第一時間就是用魯大師跑個分,然後再發個朋友圈什麼的。雖然現在魯大師被大家戲稱為娛樂大師,但是咋們也不得不說是魯大師讓很多人的腦海中有了跑分這個概念。可能很多觀眾朋友就要說了,既然魯大師跑分不靠譜,那麼我到底該如何判斷我家的電腦效能呢?所以今天,我就在這裡跟大家講一下,我們平常會用到的一些比較核心的測評軟體。

首先呢,我們先來講講我們為什麼不選擇魯大師跑分。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IGPU也就是集顯分數的問題。首先我那我這裡一臺機器測試了一下,CPU是AMD的A8-7650K .

然後跑分之後,它的核顯分別在CPU和顯示卡部分計算了兩次分數,這樣下來不光分看起來虛高不準確,而且你說這個核顯到底是該算CPU部分還是顯示卡部分。我恐怕魯大師的團隊自己都搞不清楚。

除了核顯問題以外,如果你下載的魯大師版本不同,甚至可能你的電腦BIOS不同也有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魯大師還會經常抽風,比如G5400的跑分跑過了7代I7,又秒了九代I5,這真的是很離譜的。

在我們進行跑分之前呢,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說盡量斷開網路以及關閉後臺軟體程式,如果你是膝上型電腦使用者,一定要記得插電。有效能或者野獸模式的話,儘量先開啟它。

其實我們說到跑分無外乎就兩個最基本的部分——顯示卡和處理器。基本上最能代表電腦專業能力的就是這兩個配件了。

咋們現在先看看比較簡單粗暴的部分。

首先是顯示卡方面:顯示卡專業跑分方面,已經是3Dmark 一家獨大了,可以算的上是國際板的“娛樂大師”了。我們店裡一般為了方便,都會把各種測試以及診斷軟體都放在一個外接硬碟中,大家如果要經常使用的話,也建議這麼做。

下載完成後,在免費的四個專案裡,我們只需關注FireStrike以及Time Spy這兩個測試就夠了。分別面向的是DX11和DX12加的遊戲能力。

我們現在以FireStrike為例,如果你的分數連1500分都不到,那麼你可能連英雄聯盟這種遊戲都必須在低特效下才能流暢執行,你只能玩一些劇情遊戲或者是植物大戰殭屍、鬥地主什麼的。當然,如果你不打遊戲,不剪視訊,這種辦公級別的顯示卡,當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而如果你的分數介於1500分~5500分入門級階段,那麼你已經可以執行絕大部分發布時間超過4年的網遊和釋出時間超過六年的單機遊戲了。

但如果你想真正達到主流玩家水平,通吃市面上基本所有遊戲的話,你至少要超過6000分才可以。當然,跟剛才是一樣的,分數越高畫質也就越高。比如說9000分的1650能夠中高畫質下執行吃雞,而16000分的1660TI則能夠更高一檔,能夠開啟全高到極致的畫質。

而如果你比較厲害,能跑到23000分以上的頂級水準的話,你的顯示卡應該能應付大部分遊戲的4K級別的極致體驗了。優化比較好的遊戲,像只狼這樣的妥妥的4K 60HZ真沒什麼問題。那部分優化差的就要調低一點點特效。

關於3Dmark,大家可以免費白嫖。不過我覺得大家最好還是在steam或者wegame上入手正版,支援一下。有活動的時候,價格還是非常划算的。

不知道大家的顯示卡能夠跑到什麼水準。說實話啊,顯示卡特別弱,也無所謂,畢竟有很多人是不打大型遊戲的。而辦公工作和使用軟體,甚至是使用一些大型軟體,則是我們購買電腦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CPU和顯示卡不同,如果你的CPU太弱了,也許就會影響到你日常使用的流暢度了。

CPU我們一般會使用cinebenchR15/R20.

它是用來計算你電腦模擬渲染建模所用時間的,我們就拿R15的全核跑分為例。

如果你的分數還不足250分到300分的話,基本上已經算是脫離時代了,有條件的話還是趕緊換個新電腦吧!

而如果你能跑到350分到500分的話,這臺電腦確實已經能夠達到家用的水準了。簡單的辦公上網執行一些不是很專業的剪輯軟體都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主流電腦,剛才那些500分不到的螢愛都是一些用了很久的電腦了,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你能跑到500~950分才能真正達到很多人買電腦的基本3~4年不會卡頓的要求。作為主流性的一些大學階段的專業軟體的學習,剪剪VLOG以及720P或者是1080P解析度下較低位元速率的直播要求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你真正從事一些專業工作,需要用到AE、3DMAX這些,剛才那種程度的效能只能說是比較勉強或者說也只能應付大學階段了。想要躋身高效能行列,真正流暢執行各種大型軟體,你的CPU得跑到1000~1200以上才差不多。

如果你是用的是膝上型電腦,尤其算是比較一般的,你會發現他的首次跑分和其他機器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但當你多跑幾次,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她真正的效能了。所以一般我們都是跑10~30次來檢驗他長時間的效能。

以上兩種方法對於電腦本身效能的判斷應該是最直觀的,有的人可能要問了,那如果我沒有電腦,看上了一個電腦想要購買,我如何去確定他的效能呢?

那麼我建議大家去搜評測:

為什麼是去搜評測而不是去天梯圖中搜尋CPU和顯示卡的位置呢?因為不同平臺和不同散熱的電腦,即使他們的配置看起來一模一樣,但是真正使用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實際效能也可能差距相當的大。

所以你只要去搜一個主機或者配件,尤其是筆記本的測評,輕而易舉就可以知道這臺機器效能是一個什麼水平了。

那麼現在大家已經瞭解瞭如何去初步判斷自己的電腦效能了,這裡我還要給大家提個醒,電腦他是一個典型的木桶效應模型,比如說你的顯示卡達到主流水準了,CPU卻比較弱,其實也不行。這也就是我為什麼經常抨擊淘寶整機高顯低U的垃圾配置。

而且除了今天咱們說的顯示卡和CPU,機器是否有固態?固態的品質如何?記憶體大小以及頻率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一臺機器的整體效果。所以無論你是購買桌上型電腦還是筆記本,一定要從你的需求出發,不能唯效能論!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小匠給大家科普的為什麼我們不用魯大師判斷一臺主機的好壞以及我們用什麼專業的軟體測試,如果有很多朋友需要軟體的話,我會在下方的評論區放上連線,大家可以去下載。如果還有朋友有關於電腦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私聊我或者留言,我會在第一時間儘快回覆,感謝閱讀,咋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