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如何成為電腦的外接屏(手機連線電腦主機當顯示器)

不少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暢想:將手機連線到一塊顯示器上,然後就可以使用全新的大屏系統來完成自己以往需要正兒八經的電腦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 Photoshop、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硬體廠商在探索這件事,遠的就不提了,提近一些的便有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後)、位元組跳動(錘子科技之前研發的 TNT)和三星華為等電腦模式。

但是這些大屏系統的可用性如何呢?

並不好,準確來講是幾乎不可用,除了 TNT 之外,其他大屏系統的操作方式仍然是需要一個滑鼠和一個鍵盤,但是當我們找到滑鼠、鍵盤和顯示器的時候,就會發現旁邊會神奇地出現一個主機。

再說 TNT,它目前仍是基於安卓的作業系統,儘管它在人機互動方面做了大量的創新,主打觸控體驗。

但是實際仍只能使用安卓應用,一些大型的 x86軟體依舊不能使用,而這些軟體恰巧是生產力的必需品,所以 TNT 用起來也非常地奇怪。

這是目前的手機變大屏所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那麼更主要的問題是什麼?

更主要的問題是這些手機的效能都太弱了,當下智慧手機只有 A 系列晶片、高通晶片、麒麟晶片、獵戶座晶片和聯發科晶片可選。

其中效能最強悍的晶片是蘋果的 A 系列晶片的,每次新品都能比其他晶片快接近一年,但是很可惜這個晶片只能蘋果自己用。

而其他晶片廠商的研發水平顯然不如蘋果,所以這就成了阻礙當下手機變大屏發展最主要的點:效能不足。

為什麼蘋果可以?

標題中明確提到的蘋果可以發展手機變大屏,可能有很多朋友會點進來專門罵我一頓,但是事實的確如此。

如今 Mac 已經轉向 ARM 架構,蘋果前不久推出的 M1晶片便以驚人的效能震撼了各界,這裡有個點需要注意一下。

當前採用 M1晶片的 MacBook 系列產品將會採用模擬器的方式執行傳統 x86軟體,根據已有的經驗來分析,模擬器執行軟體對於本身硬體效能的要求極大,並且根據蘋果官方公佈的處理器效能資料來看,M1晶片是足以應付這些需求的。

M1晶片的效能剽悍可以有力地證明蘋果的晶片設計能力是非常優秀的,所以同樣採用 ARM 架構的 A 系列晶片在未來也能提供強大的算力是可預見的。

除此之外,今年的 macOS 也可以執行 iPadOS、iOS 兩個系統的應用了,並且有訊息稱 macOS 將會在未來支援觸控,這麼看來,macOS 未來也將會對觸控做出良好的支援。

最終,iPhone 是足以塞進去一個 macOS,在連線到觸控顯示器的時候自動轉換成適合觸控的 macOS,同時利用自身強大的 A 系列晶片使用模擬器來執行 x86軟體解決辦公問題是非常輕鬆的。

那麼結論就顯而易見了,蘋果未來的 iPhone 晶片效能強悍不但能夠解決執行 x86軟體的問題,同時還能在連線到大屏顯示器的時候自動輸出一個適合觸控操作的 macOS 作業系統,這才是真正的未來移動辦公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