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記憶體嚴重不足會導致什麼結果(手機老是出現記憶體不足怎麼回事)
現在很多人用手機都有這樣的感覺,一是手機的記憶體越來越不夠用。二是手機在使用時越來越容易發燙。一般我們都會把它歸咎於手機的處理器優化不好,散熱能力不強。
但真的是這樣嗎?
還記得當初iPhone 4釋出時,作為智慧手機最經典的一代產品,它的記憶體版本分別是:8GB、16GB和32GB。
但12年後的今天,即使是最不佔用記憶體的iOS系統,iPhone13的入門版本也提升到了128GB,而最高版本更是上升到了1TB,即使這樣,也仍有很多人感覺記憶體不夠用。
為什麼記憶體不夠用了?
首先,系統佔用的空間越來越大。從百兆大小到如今的動輒幾GB,如果還是8GB記憶體光系統就幾乎用完了。
其次,APP在不斷的加大。
看看我們手機裡的APP。從微信、抖音、小紅書到京東、淘寶、美團,哪個不是在1GB以上。
像全民手遊“王者榮耀",至少要10GB起步的記憶體空間才能保證執行流暢。原神更是得準備超過14GB的空間才能痛快玩一場。
現在我們拿到一部新手機,開啟應用市場,一定會有“裝機必備”這一推薦選項,而這些APP種類也涵蓋了社交、電商、導航、短視訊、瀏覽器、手遊等各個方面。以日常使用最多的微信為例,它現在除了能聊天,更是把辦公、視訊、直播、支付等多個功能集於一身。很多人的微信佔用空間都在5GB以上,像小編的微信聊天記錄佔用的儲存空間就已經達到32GB。
這些大廠出品的APP滲透在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而對它們的考核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日活,簡單說就是每天線上的人數。為了這一標準,各個APP自然會不斷的增加各種新功能,吸引使用者每天來使用,所以,對記憶體的佔用也是不斷升級。如果不能吸引使用者使用,那各家APP就會有各種騷操作,強制留在後臺執行。
在國內,通常我們的很多APP在開啟後都是線上常駐後臺的。即APP時刻保持在後臺執行,以保證收到訊息。可在國外一般只會在伺服器上執行,而手機端只有在連線伺服器時才會同步。這不僅需要大容量記憶體的支援,也會讓手機因為持續工作而發熱、耗電。
此外,在後臺保留的執行緒還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隱私洩露。如果您常用打車、打卡軟體就會發現,您所處的位置、行動路線、甚至交易習慣都是被記錄的,這也讓我們在網路的世界裡被扒得不留一條底褲。
至於為什麼廠商不開發一個精簡版。
據2021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騰訊、阿里、百度、位元組跳動位這網際網路企業流量四巨頭相關的App分別是428個、111個、102個、97個。
每個大廠都有自己的生態圈,包括了從社交到支援的每個領域,都想著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誰又肯簡化自家的APP呢。
所以,無論硬體怎麼提升效能,記憶體如何增大,都很快就會被APP消耗掉。
退一步說,如果沒有不斷增大的App和永遠不夠用的記憶體空間,廠商的新手機又賣給誰呢?
這事兒您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我並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聯絡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