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覺得曲線行駛那麼難啊

曲線是攝影裡常常提到的名詞,初學者在學習曲線的時候總會摸不著頭腦,其實曲線是個很簡單的東西,只需要結合直方圖和色彩知識,就很容易理解了。

學會曲線的用處可大了,所有的色調、濾鏡都能夠通過曲線調節出來,下面我們來進行新一輪的學習。(順便鞏固下前面學習的直方圖、影調和色彩基礎知識,看看童鞋們有沒有認真學習~)

本期知識點:曲線、直方圖、對比度、白場、黑場

| 曲線面板 |

曲線可以在Adobe Camera Raw第二面板“曲線”標誌(紅色箭頭)裡找到,Lightroom在“色調曲線”中找到。

PS則點選這個圖示,或者點選圖層後右鍵點選曲線。在此之前建議將圖層轉換成“智慧物件”,優點是方便我們撤銷或恢復曲線所做的調整。

我們先來了解下基本面板,曲線面板中有“引數”和“點”兩個選擇,點開曲線實際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調節曲線的方式。

1

· 引數面板 ·

引數面板分為“高光”、“亮調”、“暗調”、“陰影”四項調節,在這裡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調整陰影和高光時,曲線是如何相應改變的。

“亮調”和“暗調”這兩個詞比較陌生點,而貼心的Lightroom替我們解決了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暗調”指的是“黑色到高光”這個範圍,“亮調”指的是“陰影到白色”這個範圍。

2

· 點面板 ·

點面板之所以稱為點,自然不是隨便取的名字,真正的含義是我們可以在曲線上任意新增“錨點”,通過拖動“錨點”來調節照片的影調。然而,這跟底下的“輸入”和“輸出”有什麼關係呢?

我在對角線上新增一個“錨點”,此時輸入值是128,輸出值也是128。

往下拉動錨點,此時輸入值是128,輸出值是98。這中間差值30實際上就是照片整體被壓暗了30(後文會提到~),反過來說,輸入值是照片調整前的引數,輸出值是照片調整後的引數。

因為是點面板,所以可以任意在對角線上新增錨點,從而進行多種調節,引數面板不能在對角線上新增錨點,只能通過拖動滑塊的形式調整曲線,這點上相對點面板來說不夠靈活。

| 曲線大揭祕 |

簡單的介紹下曲線,曲線有四條:

1.RGB曲線,也稱亮度曲線,調整畫面的亮度;

2.紅(R)曲線,調整畫面紅色亮度畫素的分佈;

3.綠(G)曲線,調整畫面綠色亮度畫素的分佈;

4.藍(B)曲線,調整畫面藍色亮度畫素的分佈。

| RGB曲線 |

我們先從RGB曲線談起,RGB曲線以“函式 直方圖”的形式呈現。我們之前說過“直方圖”的X軸是指照片亮度在0-255數值從黑到白的變化,Y軸是照片對應亮度的畫素數量。(直方圖知識參考文章《不懂直方圖?數碼攝影你就Out了!!》)

在曲線中其實也是類似的,只是X軸和Y軸變成一回事,再分為調整前後而已。

X軸:調整照片亮度畫素在0-255數值上的分佈情況;

Y軸:調整照片亮度畫素在0-255數值上的分佈情況。

我們看以下這張圖就非常清楚明瞭了:

這張圖可以應用到四條曲線中去,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張圖來深入學習曲線知識。

接下來,我們談談如何利用RGB曲線去塑造照片中的影調。

1

· 黑場、白場 ·

我們把照片中最暗的地方叫做“黑場”(黑色),最亮的地方叫做“白場”(白色)。缺失黑場,畫面會發灰;缺失白場,畫面會變暗淡。

在曲線中只需要提高最左邊的錨點,照片就會缺失黑場。

簡單分析下:X軸是調整前照片的亮度分佈情況,從X軸可以看出照片是有黑場的(輸入值為0),當我們把曲線最左邊的錨點提高了,對應Y軸的亮度分佈可以看到,此時錨點在Y軸的陰影處(輸出值為16),也就是說通過調整後照片的亮度分佈情況變成了陰影到白色的過渡,缺失了黑場。

我們來看看調整前後直方圖的對比。

學會用曲線定義畫面的黑場和白場,對於後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以下圖為例,這是我在亞丁拍攝的一張照片,咋一看畫面有點發灰,顯得不夠通透。分析直方圖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屬於中調照片,即照片沒有黑場和白場。(影調知識參考文章《關於十種影調,你知道多少?》)

我們說過,長調的照片光影過渡自然,細節豐富,顯然我們可以通過定義照片中的黑場和白場來讓畫面更加通透。

點選原圖更清晰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X軸上可以看出照片沒有最暗和最亮的部分,也就是沒有黑場和白場,我們把左下角的錨點往右移動到直方圖的最左側,右上角的錨點移動到直方圖的最右側正上方,分別對應Y軸的亮度分佈的黑色和白色,照片變成“黑色到白色”的亮度分佈,畫面也變得通透起來。

我們來看看調整前後直方圖的對比。

缺失白場的曲線圖是這樣的:

至於原因嘛,通過以上的方法自己去分析下吧~

2

· 整體與區域性調整 ·

通過曲線,我們還可以調整照片整體的明暗程度。

如果我想提亮照片整體的亮度,該怎麼做呢?

首先,在曲線中間新建一個錨點(左鍵點選一下即可),然後將錨點往上拉,此時畫面的整體亮度就得到提亮。

同理,降低照片整體亮度,我們只需要在中間新建一個錨點,然後將錨點往下拉,畫面整體亮度就降低了。

曲線是個很靈活的東西,不僅可以整體調整照片影調,還可以進行區域性調整。

好比說我只想提亮照片中的陰影的部分,我只需要多建立幾個錨點,僅僅提亮陰影部分,操作如下:

我們有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說下圖,我想單獨提亮畫面中間的高光部分,雲層高光不受干擾,但是找不到準確的錨點怎麼辦呢?

別怕,Adobe公司在設計PS的時候比我們考慮得更加周全,點選小手圖示(紅色框框),往照片中較強的高光部分點選一下,曲線就會自動生成錨點,這個錨點就是吸管位置的高光數值。

這時候再在曲線中新增錨點,將曲線往上拉就OK了。

往下幾個吸管圖示依次是黑場、灰場、白場。黑場、灰場、白場吸管就是在你認為畫面是黑色(數值0)、中間灰(數值128)、白色(數值255)的地方點選一下,畫面的白平衡就校正回來了。(白平衡相關知識以後會講~)

繪製曲線就是在手繪曲線,但這種方法不推薦使用。

蒙版是個非常好用的工具,這裡暫不做敘述,日後專門講。

有興趣的童鞋還可以玩玩曲線裡的預設,像負片、反衝這些都是膠片暗房裡常用的處理手法,轉換到曲線上也是一樣的。可以說曲線調節某種意義上就是過去的暗房處理。

3

· S型曲線 ·

現在講點稍微複雜些的哈,以常見的S型曲線為例,我們來看看S型曲線給照片帶來了怎樣的效果。

調整前:

調整後:

我們可以看到照片自身的反差加強了,立體感變得更強了。根據上圖分析,可以看到調整後陰影變得更暗了,高光變得更亮了,這不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對比度嗎?

如果我們把S型曲線反過來呢?也就是反S型曲線,意味著照片的陰影被提亮了,高光被壓暗了,照片的亮度分佈集中在中間調,中間調是灰度值最豐富的地方,因此照片會發灰。

綜上,我們把S型曲線稱為加強對比度曲線,反S型曲線稱為降低對比度曲線。

貼心的Adobe公司也為我們加入了不同程度的對比度,實現一鍵調整,但不推薦這種方法,曲線始終要根據片子本身來調。

| 紅、綠、藍三條曲線 |

根據色彩知識我們知道,光的三原色是紅(R)、綠(G)、藍(B),RGB三種顏色通過不同亮度的疊加形成了一張影象。(色彩基礎知識參考文章《想調出電影級色調?!先從色彩知識學起~》)

因此,一張照片裡面也有紅、綠、藍三種顏色的色彩通道。如下圖,紅色直方圖X軸表示0-255階級的亮度變化,Y軸表示紅色對應亮度的畫素量。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把紅色直方圖改成如下形式。由此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直方圖X軸右側的顏色越亮,對應亮度畫素量越大,畫面會越偏向於這種顏色色調。

我們來看下面的直方圖,雖然有大量的紅色和綠色畫素在集中在直方圖左側,但基於左暗右亮的原則,這裡的紅色和綠色是很暗淡的,無法成為照片的主基調,而藍色畫素雖然很少,但是佔據在直方圖右側,顯得很亮,因此照片主基調是藍色的。

來驗證下分析的對不對?我們來看以下照片,畫面整體偏藍對吧~

       

Wilson_金龍 / 攝 Canon 70D。蒼山洱海。

切換到通道里面,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藍色是最亮的。

1

· 基本調節 ·

如下圖,開啟紅色曲線通道,中間新建錨點,往上拉動曲線,此時照片蒙上一層紅色的色調,這是為什麼呢?

簡單分析下:根據直方圖X軸可以看出,紅色往右邊(往亮調方向)移動了。根據左暗右亮的原則,右側的紅色成為照片的主色調,所以照片畫面偏紅。

切換回通道中看,紅色通道亮度更亮了。

如果我們往下拉動曲線會怎麼樣呢?照片會蒙上一層青色的色調,這又是為啥呀?

別急,我們還是來看直方圖X軸的變化,可以看到紅色往左邊(往暗調方向)移動了,根據左暗右亮原則,右側剩下了綠色和藍色,而綠色和藍色疊加在一起是青色,青色成為了照片的主色調,所以照片偏青。

切換到通道中看,紅色通道變暗了。

而神奇的是,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根據我們上節課所學習的色彩知識,切換到曲線上,就是以下這張圖。

2

· 冷暖色調 ·

在後期中,冷暖色調是比較常見的。

根據人們的感知,我們把紅色、橙色、黃色這些色系稱為暖色,因為太陽光照射下給人暖暖的感覺;同理,我們把藍色、青色、紫色這些色系稱為冷色,像青苔這些植物總是在陰深的地方生長起來,伴隨流水給人涼涼的感覺。

於是乎冷暖色調的原則就是:在高光中加入暖色系,陰影中加入冷色系。那我們下面用曲線來學習下怎麼調出冷暖色調。

到西寧,意外地趕上了初雪,南山公園最後一抹斜陽灑在佛塔上。後期我希望加強這種效果,希望斜陽更暖,佛塔顯得更穩重,此時冷暖色調是最合適不過的。

開啟Adobe Camera Raw,點選第二面板,我希望天空(高光)加入黃色,加強斜陽暖色效果,佛塔(陰影)加入藍色,顯得更加穩重莊嚴。接下來選擇藍(B)曲線,做如下曲線。

點選原圖更清晰

1.曲線調節需要配合直方圖使用,如最右邊的錨點被我拖到與直方圖最右端平齊。

2.高光處往下拉曲線,加入黃色;陰影處往上拉曲線,加入藍色。

3

· 學習方法 ·

通過曲線可以調節出各種不同的色調(篇幅有限,曲線調色將單獨出幾個案例來講解),在學習調色前,提供一個學習曲線調色的方法。

開啟手機APP Snapseed(安卓和iOS系統可以下載哦),在濾鏡一覽有各種豐富的濾鏡效果,點選其中一個,再切換到曲線一覽,可以看到RGB、紅、綠、藍曲線調整結果,嘗試著去分析這些曲線,多擺弄曲線,慢慢的就掌握曲線的奧祕了。

- END -

作者@wilson_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