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模板怎麼直接套用(ppt模板套用技巧)
如果你是長期需要製作PPT的職場人,相信對iSlide外掛不會陌生。這是一款包含了大量模板、圖片、圖示、圖表資源以及眾多排版功能的PPT外掛,可以大大提高我們製作PPT的效率。
如果是從零開始製作一份PPT,我們可以先從外掛的「主題庫」中挑選一款合適的主題:
稍等片刻之後,外掛就會開啟一個全新的PPT文件,包含了封面、目錄、正文、封底等頁面的設計。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在這份PPT上做具體的內容創作了:
不過,有些時候,我們手裡其實是有一份PPT初稿的,又或是同事朋友發來「麻煩我們美化一下」的PPT原稿。如果說使用iSlide的「主題庫」是生成一份新文件的話,要想美化原來這份醜PPT,是不是就只能一次次的從原來的文件中複製文字內容到新文件裡呢?如何才能快速地把舊內容轉移到從iSlide下載的模板裡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Office裡的很多操作,普通人都弄錯了順序
在Office的使用過程中,有很多涉及到「內容」和「表達形式」的操作,大部分人都弄錯了順序,他們總喜歡先完成內容,再調整表達形式(格式)。
例如在Word裡,正統操作應該先指定好不同級別的標題和內容(大綱級別),以及各自對應的格式(樣式和多級列表),然後再輸入文字內容。這樣不管是格式還是編號,輸入完成,直接就是我們想要的樣子,將來如果要批量調整也容易得多:
Word中的「樣式」功能
但更多的人,是先輸入完所有的文字,再逐一去找哪些地方是小標題,需要加粗、改字型,哪些地方的「1、2、3、4」應該改成「(1)(2)(3)(4)」,浪費了很多時間去做二次調整。
又比如在PPT裡,正統的操作應該先製作出一個母版,設定好主題字型、主題顏色,然後再開始設計內容。這樣後續每一頁的標題、正文,都不用反覆去設定字型字號顏色。
PPT中的「母版檢視」
但更多的人,根本沒有這個意識,甚至和頭條的發文助手一樣,不知道「母版」和「模板」有啥區別:
所以,當他們一手拿著一份沒有內容的PPT模板,另一手拿著一份有內容但是很醜的PPT時,想到的辦法自然就是從那份很醜的PPT裡複製出來內容,貼上到PPT模板裡了——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嗎?
「把內容複製貼上到PPT模板裡」,也反了嗎?
是的,也反了。
這個方法是以模板為主體去「裝內容」,而更快的方法是把那份很醜的PPT裡的表達形式原地更新為PPT模板所採用的表達形式,這才叫「套模板」。下面來看具體操作。
1、在從iSlide下載的模板PPT裡,點開「設計」選項卡的「主題」下拉選單,選擇「儲存當前主題」:
2、在彈出的對話方塊中命名當前主題名稱,然後儲存:
3、此時再點開「主題」下拉選單,就會發現,這個iSlide的模板,已經被存到了PPT的自定義主題庫中:
4、開啟那份需要套模板的PPT,如果它的比例是4:3的話,還需要在「幻燈片大小」這裡調整一下比例:
調整好之後,點開「主題」下拉選單,選擇我們剛剛儲存的「學術風主題」進行套用:
5、因為「主題字型」功能無法對那些手動指定了字型的文字框生效,所以我們需要強制統一PPT裡的字型。
在iSlide外掛中選擇「一鍵優化-統一字型」,把所有文字都統一為「微軟雅黑」:
統一後的效果:
6、分頁面指定不同的版式。如當前的封面頁,右鍵縮圖後選擇標題幻燈片版式,並刪除多餘的圖片:
調整後:
7、可以看到,當前的效果與模板的效果有一定區別,這其實也是由於模板製作過程中的一些不規範引起的,我們可以手動修正一下,比如用格式刷從模板標題把格式刷過來,再調整位置、複製貼上橫線裝飾。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強調規範化的原因。如果製作規範,這些多餘的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完成後的效果:
用類似的操作,把原稿中的每一頁都先指定為對應的版式,然後再對內容進行微調,必要時插入圖示庫中的圖示對圖片進行重新排版。
很快就能把整套PPT修改完畢:
對比下原稿,是不是差別很大呢?
我是Jesse,「悟空問答」科技問答專家、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和秋葉一起學PPT》圖書作者。關注我,到我主頁檢視更多Office技巧,讓你的工作變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