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的護膚品掃碼是正品就是真的嗎(網上化妝品掃碼是正品是真的嗎)
“雙十一”購物節將至,不少愛美的消費者已經蓄勢待發,準備趁著優惠多屯點化妝品。但在“買買買”的狂歡背後,也有不少人存在疑慮:線上交易的產品究竟是真是假?
近日,人民健康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6個不同品牌的國產面霜和6個不同品牌的進口洗護產品,對12款化妝品的真偽進行了驗證。而這整個過程,僅僅用了5分鐘的時間——無需專櫃“驗貨”,只要下載一個APP,掃一掃就能知道化妝品的真假。
掃一掃就能辨別化妝品真假?
這個神奇的APP,就是“化妝品監管”APP。
在手機應用商城搜尋“化妝品監管”完成下載後,人民健康先對6款國產面霜進行了掃碼驗證,確定它們是否屬於合格產品。
掃碼過程。 楊海丹 攝
以科洱美煥活新肌乳霜為例,點選“化妝品監管”APP首頁下方的掃一掃功能,對準商品外包裝上的條形碼,不到3秒鐘的時間,就顯示出了這款產品的備案編號、生產企業、備案日期等相關資訊。進入該條目後,還能看到產品成分、說明、抽檢等更加詳細的內容。此外,頁面最下方設定了一欄舉報按鈕,如果產品存在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消費者通過填寫相關資訊就能進行舉報。
而進口化妝品的掃碼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同的情況。除巴黎歐萊雅奇幻潤髮精油外,歐舒丹、蘭蔻等其餘5款產品掃碼後均顯示“很抱歉,沒有找到相關內容”字樣。不過,人民健康在搜尋欄搜尋各個產品的名稱,同樣也顯示出了各產品對應的基本安全資訊。
在掃進口化妝品後顯示“很抱歉,沒有找到相關內容”字樣。 楊海丹 攝
此外,人民健康還注意到,“化妝品監管”APP名稱中的“化妝品”比消費者通常認為的化妝品範圍更寬,除了護膚品、彩妝、香水以外,搜尋洗髮露、沐浴露、牙膏甚至染髮膏等,也能找到部分產品的相關資訊。
對於怕買到假貨的消費者而言,“化妝品監管”APP的上線無疑是一個福音。如今,微商、二手交易等線上購物形式層出不窮,賣假貨、刷好評等現象也屢見不鮮。相比於過去要在如同迷宮一樣的網頁版上尋找資訊,現在只需在該APP上輸入產品編號或名稱,就能查詢到產品的備案資訊,一招辨別真假。
“驗偽神器”竟出自“國家隊”?
這款“驗偽神器”並不是市場上出現的商業APP,而是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的官方應用。
開啟APP 後,首頁就顯示了“查官方權威資訊,知安全用妝知識” 兩行字,底部資訊也表明該 APP 是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品監督局資訊中心、中國食品藥品監管資料中心推出的。進入 APP 後,最頂部顯示為搜尋框,往下依次是監管與科普欄、搜產品、搜資訊和搜組分選項。
“化妝品監管” APP 首頁。 來源:“化妝品監管” APP截圖
在搜產品一欄中,有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以及進口化妝品等二級按鈕。此外,還設有“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資訊”和“進口品非特殊化妝通途備案資訊”。點選進入可查詢目前市場銷售產品的基本資訊,包括生產屬地、產品成分、技術要求等。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與科普欄內容覆蓋十分廣泛,既有當前熱門的醫療美容產品安全風險普及,也有防晒的原理和產品選用介紹等資訊。這些內容讓消費者在選購相關產品的同時,也能瞭解其作用原理和可能存在的風險。
事實上,即使是在一個多月前,大部分進口化妝品都無法實現掃碼查詢,就連通過搜尋欄搜尋也找不到相關資訊。如今功能豐富的“化妝品監管”APP,是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內歷經5次升級後才呈現出來的成果。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資訊中心主任黃果透露,新版“化妝品監管” APP 將於本月在上海釋出,通過不斷優化升級,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化妝品可以實現掃碼查詢。
多方監管鼓勵公眾參與
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進一步提高,化妝品消費群體數量大幅增長,並推動了國內化妝品市場的繁榮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化妝品類限額以上企業2018年國內市場零售總額為2619億元,同比增長9.6%。
與持續擴張的化妝品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應實體店的沒落。隨著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線上化妝品市場的觸角開始延伸,並逐漸蠶食化妝品實體店的份額。2013年到2018年5年內,億元以上化妝品攤位數就減少了8650餘家。
2019年,消費者在某免稅店化妝品專區購物。 楊海丹 攝
作為電商購物節,“雙十一”更是將線上化妝品銷售的氛圍炒到了極致。星圖資料顯示,2018年“雙十一”全網成交總額高達3143億元。其中,個護美妝銷售金額達到 446 億元,同比增長 117%,位列各品類銷售額排行榜第三名。毫無疑問,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雙十一”狂歡購物節上,這一數值還將繼續增長。
伴隨著國內化妝品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張和經營消費模式的轉變,出現了真假產品混雜難辨、平臺監管形同虛設、消費者維權難舉證難等一系列問題。化妝品安全已然成為民生關注新熱點,作為監管部門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化妝品監管”APP的出現可以被視為對新監管模式的一種探索。除了實時公開不合格化妝品及假冒產品批次等化妝品抽檢資訊外,這款APP還提供了便捷的產品查詢方式和科普資訊,並鼓勵消費者主動投訴舉報,形成了公眾參與的雙向聯動監管模式,相比於過去的一線監管,或許更加適應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的化妝品市場監管領域。(楊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