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了遊戲賬號會封停嗎(人死後遊戲賬號會登出嗎)
近日,# 當 90 後開始立遺囑 # 的話題登上熱搜,不少年輕人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 碑上放個二維碼,方便清明掃碼留言 "" 把我所有的電子裝置格式化 "" 虛擬財產也很珍貴,希望被妥善儲存 "…… 對於這群網際網路原住民而言," 數字遺產 " 成了這個時代獨特的符號。
《2021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2020-2021 年的立遺囑人群中,"00 後 " 一共有 223 人,近一年增長了 14.42%。截至 2021 年底,90 後立遺囑總人數達到 1204 人。與 2020 年相比,增長了 80%。
值得注意的是,00 後、90 後的遺囑中 " 虛擬財產 " 的納入和安排成為一個突出的特徵。其中,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 00 後、90 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型別。
早在 2003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給出了 " 數字遺產 " 的明確定義,即個人在網路上的各類資訊,包括文字、資料庫、照片、軟體、網頁等方面。
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對於數字遺產的處理方案往往十分簡單粗暴,比如長時間沒有登陸的賬號,將會被自動登出或回收。
例如騰訊 QQ,普通賬號 3 個月未登入,就可能被回收。同樣的,支付寶可能被登出的期限是 " 連續 12 個月未使用 ",微信則是 " 長期不登入該賬號 "。
不過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平臺開始重視和優化如何處理 " 數字遺產 " 的問題。
" 紀念他們和我們曾經存在於同一個世界,曾經看過同樣的風景,為同樣的事物欣喜或悲傷。 "2020 年 12 月 24 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 B 站)通過官方微博賬號釋出公告稱,對於不幸離開人世的 B 站使用者,平臺將在取得其直系親屬確認和同意後,將其賬號列為 " 紀念賬號 " 並加以保護。
無獨有偶。2021 年 7 月 6 日,騰訊公開了一項名為 " 數字資產憑證繼承轉移中的資訊處理方法、和相關裝置 " 的專利,通過獲取使用者遺囑的方式,在使用者生命週期結束後,可以將留下的數字遺產妥善轉移給繼承人。
2021 年 8 月,抖音上線 " 逝者紀念帳號 " 功能,該賬號可以在個人主頁顯示緬懷標誌。
根據介紹,在核實抖音使用者去世資訊和取得直系親屬同意後,抖音官方回將逝者帳號設定為保護狀態,帳號將不能變更手機號、密碼、實名資訊,逝者的作品內容理論上也會得到永久保留,供大家檢視、紀念。同時,逝者在抖音的財產可被經核實的直系親屬繼承。
對於如何處理逝者賬號的問題,海外網際網路巨頭們關注得更早。
2009 年,Facebook 推出 " 紀念賬號 " 功能,逝者親友可以向 Facebook 申請變更成紀念賬號,逝者的頭像下面會出現 "Remembering ( 悼念 ) " 的標誌,但任何人都無法登入進入,親友可以瀏覽並悼念。
2015 年,Facebook 又宣佈使用者生前可以選擇在自己死後刪除賬號,或者指定一個代理人,負責管理自己去世以後的紀念賬號。代理人還可以更改逝者的封面照片或接受好友申請等。
谷歌允許使用者指定一個 " 非活躍賬戶管理員 ",當使用者的賬戶在一定時間內不再活躍時,指定的管理員就會收到通知,並在經過許可的情況下,訪問使用者的私人資料。
同時,谷歌會用電話號碼來驗證管理員的身份,如果使用者不幸離世,此人將有權刪除或繼續保護賬戶。
回看國內,值得關注的是,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的《民法典》首次將資料、網路虛擬財產納入保護範圍。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婚姻家事與財富傳承研究中心主任李俊表示,隨著世界範圍內數字化生活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需要構建系統性、立體化的法律調控體系,更好地為數字化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一方面,要全面完善個人資料安全保護制度,強化市場監管,利用雲端計算、物聯網、5G 等新技術融合手段,在資料採集、傳輸、儲存、處理、交換、銷燬等資料全生命週期切實做好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亟須建立資料資產產權制度,解決好數字經濟時代人們的資料產權矛盾。
" 雲端 " 生活時代,每個使用者都留下了大量網路足跡,一個個永遠失去了登入者的賬號,承載著越來越多人的愛與記憶。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建立起對逝者的保護機制,不斷完善 " 數字遺產 " 方案。
畢竟這些數字遺產不僅僅是一串串系統程式碼和字元,也逐漸能幫助人們在虛擬空間中實現另一種形態的生命延續。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曾憲天 實習生 婁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