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掉速修復(固態硬碟降速了怎麼辦)

固態硬碟掉速是電腦玩家們經常討論的話題,似乎沒有一種完全不掉速的型號,這是怎麼回事呢?

由SLC快取直接引發的掉速

雖然快閃記憶體已經發展到3D製程,但本質上它依然是TLC型別,需要依靠SLC快取來提升寫入速度。

一旦SLC快取短時間內大量寫入用完,來不及恢復,寫入速度就會有所下降。這是當代固態硬碟都繞不開的彎。好訊息是家用電腦的系統盤除了首次安裝系統和軟體,其他時候大量、不間斷寫入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儘管這種情況一定存在,通常固態硬碟在作為系統盤使用中卻很少會遇到。

由SLC快取間接引發的掉速

既然SLC快取用完之後寫入速度鐵定下滑,那麼增大SLC快取會怎樣?這樣當然造不出“永動機”,全盤SLC演算法僅在空盤時能發揮較好效能,隨著盤內使用空間的增加,最終釋放快取引發的掉速不可避免的會增多,並逐漸落後於東芝TR200這類固定SLC演算法的固態硬碟。

固定SLC演算法在外表看來快取容量不大,但優點是效能保持穩定,即便使用到接近滿盤,也不會有明顯效能衰減。

不光AS SSD Benchmark與CrystalDiskMark不掉速,90%滿盤狀態下的東芝TR200 960G在PCMark 8儲存效能測試中同樣做到了完全不掉速:

DRAM快取引發的掉速

網上有一種說法是無DRAM快取的固態硬碟易掉速,而現在無DRAM快取的固態硬碟越來越多,大有一統天下的局面。這種情況真的會掉速嗎?

無DRAM快取的固態硬碟因為沒有空間存放完整的FTL表,FTL交換在快閃記憶體和主控內的小容量SRAM快取之間實時進行。資料存放的位置跨度越大,隨機讀取請求越有可能因為快閃記憶體轉換層需要進入NAND查表而延遲。

不過實際上主控SRAM記憶體儲的FTL快閃記憶體對映表並不是針對固定某一段位置,而是隨著電腦資料讀寫熱度而動態調整,常用資料可直接從SRAM快取中命中結果,相比外接DRAM快取還要更高效。

通過在TxBENCH中設定不同的測試範圍,可以發現東芝TR200主控中的SRAM快取可以支援到8GB地址範圍的完整定址。即便將測試區間擴充套件到32GB也能提供35MB/s的4K QD1隨機讀取速度,充分保障了日常使用效能。

對於家用電腦來說,東芝TR200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使用者的上網娛樂和辦公需求。如果你的電腦還需要更強的讀寫效能來進行圖形影象設計類工作,更高階的Q200或者RC100將能更好地滿足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