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鍵盤的字母為什麼是打亂的(為什麼電腦的鍵盤字母排序是亂的)
還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鍵盤的時候,看著這麼一大堆排列錯亂的鍵盤叫苦不迭。每打一個字母都要盯著鍵盤,還得抬頭看螢幕自己打錯了沒。那時候總在想,誰設計的這種鍵盤順序,為什麼不按照ABC這樣排列······
要弄清楚這個事,就得先知道鍵盤的前身是什麼。你可能已經猜出來了,沒錯,打字機。19世紀時,辦公室裡的文職人員都是靠筆蘸墨水寫清單、函件的,效率可想而知。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打字機就這樣問世了。當時確實是我們所想的ABC順序排列,也確實大大提高了文員們的速度。但是問題來了,那時的打字機是依靠按鍵撬動後方的鉛印完成工作,當打字速度太快時,相鄰兩個字母的長杆和字錘可能會卡在一起,從而發生“卡鍵”的故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出現了不少的排列組合,其中一位叫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的美國人將那些常常連在一起的字母分離開來,於是有了大家熟悉的鍵盤順序QWERT,它的出現降低了人們的打字速度,自然也就減少了‘卡鍵’的發生。
隨著後來技術的提升,已經不存在‘卡鍵’的行為,於是有人重提了將順序改回ABC,不湊巧碰到了二戰。等戰爭結束,又有人提出更加科學、便捷的排列方式。但人們已經習慣了肖爾斯的這套順序,所以並未推廣開來。再後來,電晶體的橫空出世,社會進入資訊化時代。陸續出現了計算機、電腦等科技文明產物。鍵盤作為必備工具之一應運而生。因為和打字機功能高度一致,也就將QWERT給照搬了過來。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還有外設廠售賣ABC順序鍵盤,反倒得被大眾視作不能接受的奇怪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