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win10機械硬碟檢測不到)

花樣太多分不清?硬碟也有三六九等!

機械硬碟除了容量還能有什麼區別?

推薦人:胖噠 | 12-03

機械硬碟除了容量還能有什麼區別?小編的回答是:天差地別。

不僅是容量不同、尺寸不一樣,在很多方面機械硬碟的差別大到影響正常使用。

為什麼這麼講?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看看,機械硬碟究竟都有什麼差別。

硬碟除了容量和大小,在其他地方可做的文章非常多,總結一下主要分成這麼幾個部分需要大家留意:

1.快取大小

目前快取大小依次為256MB、128MB、64MB、32MB、16MB、8MB。

其中,3.5英寸的機械硬碟,也就是桌上型電腦用的硬碟,快取起跳規格為64MB,最高256MB,其中4TB以上規格多采用128MB、256MB的快取,3TB以下多為64MB、128MB規格;

2.5英寸機械硬碟,也就是筆記本硬碟,快取最低的是8MB,最高為128MB。

可別小看硬碟的這點快取,由於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快取在其中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快取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效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資料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如果有大快取,則可以將那些零碎資料暫存在快取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資料的傳輸速度。

2.轉速高低差異

目前主流的機械硬碟轉速,主要分成5400轉/分、5900轉/分和7200轉/分。

其中無論2.5英寸還是3.5英寸硬碟都有5400轉/分和7200轉/分的轉速產品,5900轉/分的轉速產品只在3.5英寸的機械硬碟上出現,主要是NAS儲存類硬碟使用。

硬碟轉速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讀寫效能和發熱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7200轉/分的高速硬碟不代表硬碟的絕對效能全面秒殺5400轉/分的硬碟,高轉速主要的效能優勢體現在隨機讀寫能力上,連續讀寫能力差距很小(同規格不同轉速)

3.碟片/磁頭數量

硬碟主要是伺服電路、控制晶片、馬達 磁頭臂和磁碟碟片組成,其中碟片和磁頭臂數量的多少是決定硬碟容量的根本。

碟片越多,所需要的磁頭也就越多(一般一碟片對應兩個磁頭,正反面讀寫),容量也越大。

同時,更多的機械結構意味著潛在故障機率上升。

怎麼樣在恆定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磁碟碟片 磁頭臂,還有如何增加磁碟碟片密度,一直以來都是硬碟廠商最關注的事情。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有些行動硬碟,2.5英寸規格的筆記本硬碟最高可以做到15mm,就是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磁碟碟片,只是這種產品就不具備通用性了(筆記本硬碟通常為7mm、9.5mm)。

4.工作時間

小編要說的工作時間可不是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而是硬碟的工作機制。

應當說,傳統家用硬碟,無論桌上型電腦硬碟還是筆記本硬碟,都是依照5(天)×8(小時)的工作能力設計的;

誠然不少人喜歡掛機,硬碟也不見得有什麼問題,但這可不是在這些普通硬碟的設計初衷

隨著使用需求的不斷變化,現在除了常見的硬碟種類外,市場還多了兩類硬碟,一類是NAS用網路儲存硬碟,一類是監控級硬碟。

共同點是他們都需要支援7(天)×24(小時)的工作模式,這在設計中就有考慮,包括應對長時間高溫的工作環境,不潔的工作場合。

不同的地方則是二者在效能、資料處理上有所差別(後面小編會說)。

當然,2.5英寸硬碟和3.5英寸硬碟也是區別之一,這麼明顯的區別小編就不再多說了。

結合這些規格差異,現在的硬碟也五花八門,小編也針對不同型別的硬碟產品給大家總結一下,看看你更需要哪類產品,一目瞭然。

普通硬碟

高轉速 高快取 高容量,三高是組成普通家用硬碟的基本特點。

它們的設計初衷是5×8模式下工作,突出讀寫能力,儘可能提高機械硬碟效能,但是不支援長時間連續使用。

尤其是高規格的筆記本硬碟,超長時間的連續讀寫會極大耗損機械硬碟壽命,這一點務必瞭解清楚,經常用來當下載機的小夥伴們,掛機一段時間最好讓硬碟“休息休息”。

另外,即便是同容量的普通硬碟,也會因為快取差別、轉速差別等等價格分成三六九等。

NAS硬碟

NAS網路儲存用的硬碟剛剛提到,它針對7×24小時應用設計,耐用性無故障時間都有良好表現,為了控制溫度,轉速不高,有趣的是為了平衡效能和功耗(發熱),NAS類的硬碟多采用5900轉/分的轉速設計,屬於異類了。

另外一點就是它特別優化了讀寫的校驗能力,充分保證資料的正確性。

監控硬碟

相比NAS網路儲存硬碟,監控硬碟有一個特性和它正好相反——降低糾錯能力,也就是有較高的容錯能力,即便資料出現了錯誤,也不影響儲存,保證資料的連續性是關鍵。

這和它的工作要求有關:記錄視訊。

錯誤的資料最多損壞一小段視訊,但是可以最大限度保證視訊的持續性,做到時長全覆蓋。

另外就是監控硬碟支援惡劣工況使用,轉速也不高,屬於“吃苦耐勞”型產品。

總的來說,監控硬碟的轉速低、容錯率高,支援惡劣工作環境。

無論2.5英寸還是3.5英寸,目前都是通過轉速、快取大小、容量來做基本的規格區分,再附以使用方向的不同,進一步細化功能,只單純討論容量、價格去購買硬碟,是十分不明智的

這裡小編也要正告小夥伴們,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再決定入手,畢竟硬碟之間的區別可不是以前那麼簡單粗暴了。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 電腦愛好者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