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11好還是10好(windows11好不好)


前夜微軟簡短的Win11釋出會,說了不少,但又沒完全說。要說是PPT呢,東西已經做的差不多了,披露的資訊量還蠻大。但正式版還沒出,按照微軟的習慣,最終成品的完成度能有8成就不錯了。

那麼到底釋出了啥?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變漂亮了

這次系統整體設計理念繼承自Win10 X的衣缽,雖然只有宣傳片,但可以從之前流出的偷跑ISO映象的測試版系統如出一轍,

對普通使用者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外觀」了。這次UI全面改進,說了不知道多少年的Fluent Design,終於能夠大範圍實現,各種原生應用都加入了大面積「亞克力半透明效果」,

從洩漏版來看,陰影繪製更佳明確突出,層次豐富,視窗也的確是圓角的,確實是變好看了。Alt Tab和Win Tab切換程序的動畫也改了,並且也是半透明的,

但宣傳片裡這種“明暗輪廓、亮邊高光、立體3D”效果,僅供參考…系統演示中可以看到,實際上是沒有的。亞克力模糊效果和Win10的差不多,並且色罩底色還是很深,沒有那麼透明的。(微軟總是在奇怪的地方閹割)

視窗縮放動態動畫效果和流暢度進行了深度優化,絲滑流暢,對應的貝塞爾值也有細微改動,這回終於有高階感了。並且預設「開始選單」居中方案,當然也可以設定回傳統靠左模式。

要說有點類似macOS的Dock欄呢,也不能這麼說,並不是居中就等於Mac了,因為層次和邏輯還是微軟Win10以前的那套。

但爭議比較大的點來了,這次居然閹割了Win10上的「磁貼」功能。反而回歸了Win8以前的選單風格。磁貼對不少Win10使用者來說是效率的保障,使用頻率還蠻高的。

不愧是微軟,什麼好用砍什麼。以後怕不是得通過“桌面圖示 快捷搜尋”功能來開軟體了,又是對使用者習慣的重新考驗…

在新開始選單中,最上面是「搜尋框」,中間和下面分別是“固定(Pinned)”置頂上去的app,還有最近開啟過的常用軟體。搜尋框可能是以後開啟軟體的主要方式。

就像是手機邏輯,安卓或者iOS/iPadOS使用者可以不整理桌面,全域性靠下拉搜尋開app。其實這套東西在Win10上就有,效率也的確不錯,哪怕不開小娜和搜尋框,按Win鍵後打字,也能觸發全域性搜尋,

但也有問題,沒打過登錄檔的應用是搜不出來的,要依託這套方案,你的軟體都得經過「安裝」,但Win的第三方生態下,有些小軟體直接解壓就用了,或者一些軟體廠商喜歡強制自動更新,原本的目錄會頂替掉,快捷方式會失靈,小廠不規範軟體太多了…好用,未必實用。

不知道Win11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順便再升級一下搜尋引擎?以前哪怕增強模式的搜尋效率,也遠不如「聚焦」 「Everything」好使。(不過這次演示片來看,Win11的確原生整合了PowerToys套件的一些功能)

沒有了磁貼,取而代之的,是「負一屏」(Widgets通知元件),左側喚出,亞克力模糊底板。以前的天氣、新聞什麼的,從磁貼和右下角狀態列左邊,統一合併到負一屏裡。

考慮到本土化嘛,就怕開啟來都是廣告什麼的…不知道為什麼微軟不把這塊整合做成動態磁貼,明明視效上挺不錯的。(然而鍵鼠PC使用者估計不會開啟這玩意兒)

分屏操作上,支援了佈局記憶特性(快照佈局),可以理解為現在iPad OS上那樣,開啟對應程序組,會恢復之前的多工分屏組合,還能記住前後視窗位置,並儲存為群組預設(Snap Group),對應以前的虛擬桌面功能,還能分別使用不同的桌布、以及亮白/暗黑模式。

如果接上之前的外接顯示器,也會恢復到當時的視窗狀態,對於筆記本 多屏使用者來說還不錯,出門辦公,到家自動切換成家用模式,不用每次手動去拖一遍視窗位置了。

工作列app狀態,從原本長方條,改成了小圓點,根據長度和顏色,提示目前視窗開關狀態。多視窗預覽依然是浮窗顯示,但底部小圓點依然是一個點兒,並沒有採用多段、多點等更醒目明確的提示方案。

另一個微軟群組MicrosoftTeams軟體也直接做成了Win11原生應用,且深度整合,合併以前系統中的「聯絡人」,到開始選單的底部圖示裡。支援快捷視訊通話,以及快速聊天、分享圖片等功能。不過對於國內生態來說,99%都是用QQ微信的,這功能應該沒什麼人用。

這套UI要說像蘋果Mac OS嘛,也不能這麼說,畢竟圓角、半透之類的元素,早在Windows Vista時期就用過,現在只是迴歸、並改進了。效果呈現上有趨同的地方、也有獨特的風格。

Win11起碼是個大升級,不像Win10小修小補,(表層)始終比同時代其他OS的設計慢半拍,不同時代的多種UI並存,到系統晚期也就更新幾個系統圖示…

▌原生應用重新設計

輕簡、但有點呆板的原生「輸入法」得到更新,UI也是半透明的,並改動了點按動畫,還支援一筆“滑動輸入、語音輸入”功能,

觸控筆的書寫體驗也會更好,但這還是針對觸屏移動裝置的優化。「控制面板」、「Windows設定選單」等介面,也會全改,這點和洩漏版是完全不一樣的,

洩漏版應該說比較早期的內部測試版,很多UI都還是方框的,甚至照搬Win10壓根沒改。此外「照片」應用,也更加的照片了,上方功能區採用懸浮塊顯示,

底部展示臨近圖,並且前後切換照片,會有滑動的動態效果。全新的「檔案資源管理器」也正在開發中,各類應用的UI和佈局,將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簡潔現代,基於Win UI,原本Ribbon UI式的字元選單改為“按鈕式”,

提取出了常用功能,更方便觸控使用。取消了線框分割槽,頂欄支援亞克力半透效果,功能區域以材質、比例劃分權重。副選單以帶陰影的浮窗形式出現,而非以往的方框抽屜式。

另外由於底層的優化,會帶來瀏覽器執行效率提升、包括自帶的新版Edge和各種第三方瀏覽器,Windows Hello識別速度更快,支援DX12Ultimate、自動HDR轉換等特性,與XBOX GAME內容的融合也更深。

怕就怕,微軟這次依然為了照顧“相容性”,依然保留新老兩種選擇,可以“通過登錄檔恢復舊版應用”,導致系統陷入臃腫、入口重複,“一隻腳跨進了未來,另一隻腳還停留在過去”這樣尷尬的境地。

▌原生支援安卓

Win10時期Micrsoft Store推廣UWP應用,底子好但運維蛋疼,平臺生態成效貧弱,以至於後期各種官方App一個個都下架了。

這次Win11和亞馬遜應用商店合作(但也意味著沒有GMS服務),並且不拿佣金提成,軟體開發者將獲得所有收入,以此鼓勵各大廠商入駐。

最關鍵的,Win11原生支援執行安卓應用,類似WSL環境,現在應該叫WSA(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了,基於英特爾Bridge技術,但INTEL/AMD兩家的CPU都可以用。不再依託虛擬機器、模擬器、甚至多系統了,這對整個系統的可玩性是革命性改變,

大幅拓展了使用場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點個外賣、逛個閒魚,甚至掛幾個手遊後臺,不用再掏出手機了,上班摸魚好助手。讓模擬器廠商直呼內行:

二來,前期也不缺商店應用,可以先借雞下蛋,“原生”軟體起碼有的用,軟體質量和監管標準還是可以放心的。

可以看出,在WP、Win8等市場失利之後,微軟再次嘗試向移動端靠攏,這次準備進一步優化觸屏裝置體驗(但根據網上一些測試來看,win11多指觸控體驗依然沒法和主流手機比)。如今完成度更高了,傾向於多種終端兼用路線,而非以往討好了這邊、卻降低了另一邊使用者的體驗,顧此失彼。

這時候肯定有人要問了,這不就是和蘋果一樣搞生態融合嘛,為啥不直接買蘋果全家桶呢?

其實微軟Win11就像是“一系統多用”(你可以用這一個東西幹更多事情),而隔壁蘋果是“多系統一用”(你可以隨意更換裝置不影響你幹事情),要說像,其實不像,圍繞的中心不同。一邊是圍繞軟體鋪設硬體,一邊依託硬體構建軟生態。

老張碎碎念:要說WP會不會復活的話,應該也不會,這套東西並不是給手機做的。微軟Win11反倒可能“更接近喬布斯理解中的iPad對應的理念”的系統,也就是“PC和手機之間的東西”(未來終端)。你有了它、可以完成手機級任務、也可以完成PC級任務。關鍵是不需要改變使用習慣,也不會降低使用效率(參考用iPhone或iPad代替Mac幹活…能幹,但不太能幹)。比起“打通不同裝置間那堵牆”,直接做一個萬能的整合系統來的更高效。(怕就怕微軟的執行力和完成度,做了,沒做好,做不完…甚至會被砍)

另外還有個問題,國區不確定是否提供這項商店服務,哪怕有,大概率不是亞馬遜、而是其他運營商提供。當然,這一切要到年底也有明確訊息,現在還在慢慢鋪路。

▌更高的硬體要求

微軟也公佈了Win11系統的硬體要求,可以到微軟官網下個“電腦健康狀況檢查”軟體測試,要求不高、但有幾項比較特殊:

CPU:1GHz或更快,x64

記憶體:4GB以上

硬碟:64GB以上,UEFI

主機板:需支援TPM 1.2以上

顯示卡:支援DX12、WDDM2.0

螢幕:9英寸、720P、8bit以上

主要是其中的TPM安全模組,TPM 1.2是硬性要求,推薦TPM 2.0。2016年前的板子沒有這東西,也就是之後的新硬體才行。且由於國內政策問題,主機板就算有,也得手動去BIOS裡開。另外一些CPU也自帶TPM,並非得主機板帶晶片。

另外目前官方公佈了兩份硬體支援列表:

INTEL:docs.microsoft.com/zh-cn/windows-hardware/design/minimum/supported/windows-11-supported-intel-processors

AMD:docs.microsoft.com/zh-cn/windows-hardware/design/minimum/supported/windows-11-supported-amd-processors

可能也是由於TPM的原因,intel方面得8代U起步、AMD得銳龍2000系起步,才能上Win11了。按這個要求,很多老電腦或許無緣Win11、被迫退休。但理論上講,肯定會有辦法繞過TPM安裝,只是使用體驗可能有負面影響。

另外,微軟要求Win11膝上型電腦都支援藍芽、精密觸控板、720p攝像頭(15fps以上,低光10fps以上),並建議使用SSD,這個大勢所趨,哪怕微軟不說,硬體廠商基本都得跟上時代的步伐,對於一些這不起眼的地方縮水的產品,有個最低限制不是壞事,這指標也要到2023年才開始強制執行。

▌總結

Win11 Dev版會在下週開始推送,完成度方面應該是會比洩漏高一些。雖然出了Win11,但Win10方面依然會推出21H2更新,Win10將會支援到2025年10月14日,手頭的老電腦生命週期還是很長的,不用太擔心淘汰問題,哪怕現在還有很多電腦跑著XP、Win7,到時候硬體也更新好幾波了。

不妨回顧一下2020年,隔壁谷歌的Chrome OS市場佔比攀升至10.8%,還是主打教育市場,深喑“從娃娃抓起”之道,已經悄然超過了macOS,成為世界第二大桌面作業系統,通過ARC執行Android應用,生態逐漸完善起來了。

雖然微軟以80.5%穩坐第一,但成下滑頹勢,Win11這波的直接對手,或許不是蘋果,而是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