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預設攝像頭變前置

集微網訊息,6月3日,小米總裁林斌釋出了一條關於小米9屏下攝像頭版本的微博,並且配上了一段實體手機操作視訊。

小米9工程樣機實現的全屏下攝像頭的技術,沒有挖洞沒有水滴也沒有彈出,能全屏顯示還能自拍,這才是真正實現了全面屏。

其實早在去年的9月19日,小米就申請了一項名為“顯示面板、移動終端及其控制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811093081.9),申請人為北京小米移動軟體有限公司,目前還在實質審查階段。

不過根據目前公開的專利申請檔案,我們可以解讀小米的這一項黑科技到底是怎麼實現的。

終端的結構如上圖所示,由於顯示面板位於玻璃蓋板與光感測器之間,且顯示面板包括透明顯示區,該透明顯示區與光感測器相對,其中,光感測器用於接收依次穿過玻璃蓋板、透明顯示區的光,因此,當光感測器需要工作時,可以開啟光感測器,並使透明顯示區進入透明狀態。

這樣,光可以穿過玻璃蓋板、顯示面板的透明顯示區被光感測器接收,進而可以避免光感測器佔用移動終端正面的空間,提高顯示面板在移動終端正面所佔的比例。

因此,本技術可以提高移動終端的屏佔比,使得移動終端的屏佔比在理論上可以達到100%。

而且,將光感測器設定於顯示面板下方,還可以避免壓縮光感測器的厚度,降低移動終端的生產成本;無需在顯示面板上打孔,工藝難度較低,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避免影響顯示效能;可通過驅動程式和應用軟體控制影象顯示以及開啟、關閉光感測器,響應速度快。

如圖2所示,當在光感測器14需要工作時,第一LCD模組131的第二顯示區處於透明狀態,第一LED模組132上的透明顯示區133也處於透明狀態,並不顯示彩色影象,第一LED模組132的第三顯示區可用於顯示彩色影象。

這樣,光可以穿過玻璃蓋板、顯示面板的透明顯示區被光感測器接收。當需要使用移動終端自拍、視訊通話或者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需要光感測器開啟工作時,對於光感測器位置所在的區域的螢幕都透明顯示。

當光感測器不需要工作時,第一LCD模組131可通電,且第一LCD模組131的透明顯示區處於顯示黑色影象的狀態。

當光感測器需要工作時,第一LCD模組131可斷電,第一LCD模組131的透明顯示區處於透明狀態,允許光透過。採用如圖3所示的第一LCD模組131,成本極低,進而可降低移動終端的成本。

該項專利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位於玻璃蓋板與光感測器之間。顯示面板包括透明顯示區,透明顯示區與光感測器相對;光感測器用於接收依次穿過玻璃蓋板、透明顯示區的光。

屏下攝像頭技術是繼屏下指紋解鎖技術的又一項重大技術創新,現在OPPO、小米兩大手機品牌已經紛紛申請專利,這將會是繼屏下指紋解鎖技術之後的又一重大技術市場。

要想佔領市場,保持技術創新的同時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才是王者之道。想要詳細瞭解更多的屏下攝像頭技術解密,請持續關注本欄目哦!(校對/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