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標題怎麼寫才更有吸引力(什麼樣的標題是好標題)

編輯導讀:市面上教你如何寫出好標題的文章千千萬,但是為什麼還是很難寫出好標題呢?因為標題的撰寫有太多的限制。具體是什麼限制呢?如何創造出適合內容的好標題呢?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與你分享。

為什麼?

因為你有太多的限制。

一、主要受那些限制呢?

1. 受文章型別的限制

你寫的是什麼型別的文章,就決定了你的使用者群體,你的文章標題也就被限制在一個範圍內。

比如你寫的是運營類乾貨文章,你就不太可能使用“製造共鳴”、“製造爭議、“製造懸念”這種方法。甚至連看起來比較適合的“顛覆認知”這種方法,也很難使用。

因為“顛覆認知”的文章很難寫,如果你的內容達不到“顛覆認知”的程度,很可能變成標題黨,傷害到使用者,降低使用者對你的信任,下一次可能就不會再看你的文章了。

那就剩下“展示利益” “引起好奇”等為數不多的方法了。

即使是用這種方法,你還要考慮會不會因為過度承諾,給到使用者一個高預期,最後使用者發現與預期不符,從而傷害到使用者。

李叫獸寫過一篇文章《領導口中的”共鳴感文案“,到底是什麼?》,最開始他取的標題是《創造轉發千萬的共鳴感文案,知道這四條就夠了》,但考慮到這是過度承諾,最後還是棄用了,最終選擇了看起來很普通的標題。

所以乾貨型的文章本身就因為有太多的限制,你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面施展拳腳,自然很難寫出令人驚豔而又點選率高的標題。

再加上如果你在寫標題的時候,沒先選定一個範圍,必然腦袋裡一會想著怎麼製造共鳴,一會想著怎麼製造懸念,一會想著怎麼顛覆認知,這樣混亂的思考,最後必然一個好標題都取不出。

如果你是寫乾貨型文章的話,也不要過於在標題上糾結,夠用就好,只要內容夠幹夠有價值,你的下一篇文章就算標題是一串數字,都會有人點選。

情感或社會熱點類文章的限制會好一些,多用的是一些”製造共鳴“、“替她說話”、“引起好奇”、“製造爭議”、“恐懼訴求”、“製造焦慮”等方法。

難點在於,你如何引起強烈的共鳴?如何製造爭議而又不引起反感?如何不過度恐嚇讓人排斥?怎麼挖掘或洞察到那些她特別想說出的話?又怎樣引起他們的強烈的好奇心?

這些才是重要的,而那些“乾貨”大多缺失這一塊。

更不用說,即使你有具體的方法論,也很難。

那些情感、社會類熱點的大號為了想一個好的標題,在有方法論的情況下,都需要團隊花幾個小時進行不斷的修改。

你一個人單打獨鬥自然很難產出那些爆款標題。

賣“貨”型文章,根據不同的”貨“,方式也不同。

知識付費類的標題通常就是製造焦慮或恐懼訴求,難點在於如何不過度而引起使用者的反感和排斥,同時要和產品強關聯。

標品的標題通常就是低價打折 限時限量,因為標品的價格大家心理有底,你只能採用這種方法,寫出的標題自然也就很普通。

非標品如禮品鮮花,大多用的是情感訴求,怎麼能打動他的同時又和產品進行強關聯,這本身就不容易。

2. 受標題風格的限制

除了文章的型別限制,你還要考慮到一個限制:標題的風格。

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標題的風格不能和你塑造的形象或品牌形象相沖突,要符合你一貫的調性。想象一下半佛老師如果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致賤人,我憑什麼幫你?

如果愛馬仕的公眾號發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限量500只,手慢無!原價39999的手包現在僅售19999。

你會是什麼感覺?

3. 受平臺的限制

另外,你在不同的平臺上釋出內容,這些平臺的特性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你的標題;

不同的平臺使用者型別不一樣,內容分發規則也不一樣。

導致你的標題可能在某一個平臺上是好標題,在另外一個平臺上就完全相反。

我們曾經都嘲笑過UC震驚式標題,暖心繫標題;

但是在類似UC、頭條這樣的內容平臺,他們的閱讀物件本身層次不高,這種吸引眼球,不惜歪曲事實,製造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就能獲得大量的點選,而且不會被舉報。

點選量越高他們的收益就越高,這樣的標題你能說不是好標題嗎?

但同樣的標題換到知乎,你的點選量就不高,而且很可能會被舉報封號。

平臺獨有的文化也會影響你的標題的好壞,比如B站的彈幕文化,使得利用彈幕表達或吐槽也成為了一種點選標題的驅動力,看神吐槽彈幕就成為了另外一種驅動力,我們看一個例子。

B站的使用者看到這個標題,就知道要播放的是什麼內容,

但為什麼播放量還這麼高?

最開始點選的那批人就是為了發彈幕展示自己的神吐槽或者發爛梗,隨著播放量的變高,看彈幕吐槽也成為了一個點選標題的驅動力,於是播放量越來越高。

同樣的標題,同樣的內容你放到其他視訊平臺可能結果就完全不同。

所以B站上播放量最高的標題有兩種:

一種是包含熱點或各種梗的,以便他們發表彈幕進行吐槽;

一種是容易引起爭議的,以便他們發表彈幕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進行互噴。

到此可以回答標題的那個問題了:

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幹貨,仍然很難寫出一個好標題?

主要是因為:

  • 因為你受到內容型別的限制,同時在寫標題時受到不合適手法的干擾;
  • 對於限定的方法,仍然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 沒有意識到需要針對不同平臺做相應的調整。

明確了問題,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二、怎麼創作適合你內容的好標題呢?

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

  • 根據你的內容型別劃定標題所使用的手法,並標記主要手法和次要手法;
  • 掌握適合你內容的標題創作的方法論,結合你所在平臺的特性創作標題。
  • 不斷的修正和優化,最後形成適合自己內容的標題創作方法。

那些各個平臺上的大號,你會發現,他們的標題就是固定的幾種模式。不信的話,你可以去翻翻看他們的標題。

他們就是有意或無意的按照上面的步驟,找到最適合平臺、最適合自己內容的標題,並固定了下來。

如果你想要獲得創作好標題的能力,你也要按照上面的3個步驟去積累去思考,並通過實踐去不斷優化。

對於第1點,我建議你去收集那些大號的標題歸納總結,然後自己仿寫。

比如你是寫乾貨型別的,你就去收集一些乾貨型大號的標題創作手法,總結歸納出方法,最好標註一下哪些是主要方法,哪些是次要方法。

除了這些創作方法,你還可以總結一下乾貨類爆款標題的句式,很多句式本身就運用了各種手法來增強感染力。

比如我這篇文章的句式就是仿寫《為什麼你有十年經驗,仍然成不了專家》。

15年的爆款文章《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區別》的句式就被很多人使用,很多使用的類句式的也都成了小爆款。

如果你能經常分析和拆解這些爆款文章的標題好在哪裡,是如何創造出來的,這會對你自己創造爆款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區別》的原標題是《李叫獸:7頁ppt教你秒懂網際網路文案》。

原標題的文章釋出之後反響平平,而且還有標題黨的嫌疑,後來被一些網站和微訊號轉載,當然照舊抹掉原作者,註明來自網路,並改標題為《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區別》,然後開始爆火。

那這個標題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我給你分析一下思路。

原標題給到使用者的利益是:秒懂網際網路文案,而且只需要看7頁ppt。

優化第一步:

讓目標使用者弄懂網際網路文案是怎麼寫的,能夠幫助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提升寫文案的能力。

這個答案使用者最在意嗎?有沒有使用者更在意的答案?

繼續問下問:提升寫文案的能力能幫助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帶來更高的工資。

這個答案是使用者最在意的嗎?應該是了。

那麼直接寫月薪10000?不太有衝擊力,改成20000吧。

所以優化後的標題可能是《月薪20000的網際網路文案怎麼寫,7頁ppt告訴你》

這個標題好像給到使用者一個資訊,7頁ppt就能弄懂月薪30000的網際網路文案怎麼寫,這很可能會讓使用者認為這個是標題黨。

那麼使用者很可能看到之後就一掃而過了。

優化第二步:

如何讓使用者第一時間不認為這是標題黨,而且還能一秒鐘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

為了不讓使用者認為這是標題黨,首先我們得把“7頁ppt告訴你”去掉,其次我們得把使用者的關注點從“怎麼能夠寫出月薪20000的網際網路文案”轉移到其他地方。

我們再考慮怎麼一下子就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有一個方法就是直接展示和使用者相關的資訊。比如你住在深圳南山區,那麼某一個文案的標題開頭就是:住在深圳南山區的注意了”,肯定能引起你的注意力。

想到這裡,你看標題中有個月薪20000,就想到寫和使用者月薪相關的,肯定能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

看到月薪20000,自然的就想到月薪2000,但是月薪2000的文案現在很少見了,普通的非一線城市的文案應該在3000~4000之間,所以你改成了3000,相應的你把20000改成30000。

所以優化後的標題可能是《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區別》,這樣不僅抓住目標使用者的注意力,還把使用者的關注點從“如何寫出30000的文案”,變成“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區別”上,終於達到目的。

對於第1點,我的建議就說完了。

對於第2點,就涉及到“如何引起強烈的共鳴,如何製造恐懼而又不過度恐嚇使用者導致排斥,如何引起強烈的好奇,如何…”這類問題,這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講完的,後續文章可能會講,這篇文章就不細說了。

對於第3點,平臺各式各樣,沒法一一剖析,還需要自己去摸索去總結。

作者:隨心,微信公眾號:小小小隨心

本文由 @隨心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