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問答怎麼才能有收益
近期,頭條收益新規則一出,問答收益直線下降。就在剛才,百家號問答收益規則也作出調整,曾經紅極一時的問答,隨著收益的直線下降,頭條上的各位寫手,收益要從哪裡來呢。
今天,我登陸了汪阿姨在上海的主頁,看到,汪阿姨已經有一週沒有寫問答了,記得我剛開始寫問答時,什麼也不會,就是跟著汪阿姨開始寫問答的。
當時在圖文、微頭條和問答裡面,問答的收益還是不錯的。我的問答千次閱讀收益率基本上都在一塊五左右。偶爾也有接近兩塊的。
曾經《路過親戚家打算借住一晚,親戚愛搭不理的,以後還有必要來往嗎?》這篇問答,展現量3717萬,閱讀量270萬,收益超過5000元。而且這篇問答目前仍在不斷地推薦之中。
從3月開始寫頭條,截止目前,我共收穫了10600個粉絲,收益接近15000元,而這其中,有90%的收益都來源於問答。可見問答收益還是不錯的。
可就在前幾天,頭條收益新規則出臺了,問答收益直線下降,基本上降了將近5倍。原來平均千次閱讀收益一塊五左右,現在降到了三毛錢左右。難怪許多以前寫問答的朋友轉行寫圖文了。
許多條友們搞不明白,問答也是原創,但為什麼收益會這麼少呢,為什麼這次主要是降低問答的收益呢。
我覺得問答裡邊的問題同質化太嚴重,比如寫親戚關係的,許多都是你沒有錢時親戚看不起你,你有錢了該不該幫他們,或者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反感親戚,還有新兄妹不來往的多嗎等。
看看這些問題,實際都是一個親戚看不起你,你發財了,親戚來巴結之類的。有些人就是靠改變一些稱謂,還帶入一些類似的情節,最後出來的問答,雖然不敢說這是洗稿,但這些對閱讀者來講,有什麼益處呢。
還有一些比如人過五十該注意什麼之類的,看了許多篇別人寫的問答,基本上內容非常的雷同,類似這樣的問答,原創度有多高呢。
頭條開通問答的目的就是讓人通過問答,得到應得到的幫助或知識,而這樣的問答,能不能得到呢。
問答就相當於命題作文,為了得到高分,創作者在不斷研究頭條的喜好,於是創作出了許多看似不雷同實際上就一個模式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原創度或者可讀性到底有多高呢。
而圖文是什麼,我認為,圖文相當於自由命題,你想寫就寫什麼,當然是在規則內進行創作。十個人創作出的文章可能都不一樣,好文章自然受到別人的喜歡,而一般的文章肯定看的人就少了。
通過這種辦法,將那些優質的創作者選出來,這些優質的創作者肯定會吸引大量的粉絲,而且是鐵粉,粉絲之間的互動也會增多,點贊量、閱讀量、評論量、閱讀完成率等,通過這些加權,再計算出收益,更加科學合理。
有些網友提出問題,為什麼不能給微頭條加原創呢?
之所以叫微頭條,就是一個字“微”。如果你是原創的長文章,為什麼不去發圖文呢。
微頭條講究的就是一個字,短。有些微頭條就幾十個字,怎麼去評判你是原創還是洗稿別的人呢。
我們也看到有許多所謂的大師出售一些怎麼寫頭條的課程。認真看了之後,感覺他們所出售的課程,無非就是讓你把別人的一些文章進行洗稿後,發出來,變成微頭條。
比如講歷史的,比如講名人的。這些文章以前別人已經寫過了,發過了,而且有些情節都是不可改變的。那麼你再去寫成圖文,肯定會涉及版權問題。只能寫成微頭條這種不需要原創認證的微頭條。
所以建議初涉頭條的朋友,沒有必要去掏錢買那些課程,要想寫原創圖文還是要靠自己,在創作這條路上,基本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目前,頭條已偏向於娛樂化,裡邊的內容五花八門,有點兒雜亂了,各種各樣的內容都有,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暢所欲言,有的是來蹭流量的,有的是來發洩情緒的,有的是來吐槽的,甚至還有把頭條當相親平臺的,當然也有許多人來這兒是認真創作的。
在頭條上,如果你發洩了情緒,頭條還給你錢,在這兒,你把自己不想在微信上說的在這兒說了,頭條還給了你錢,你覺得這種情況會長遠嗎?
頭條收益改革後,微頭條,問答收益降低,這樣就會把那些那天情緒的,把頭條當微信朋友圈的人通過這次規則調整,淘汰掉一部分,留下的肯定會是更優質的創作者和專業的創作者。頭條的質量也會大幅提升。
危機中孕育著新機、危機就是於危險中蘊藏著轉機。每一次規則的調整,對一部分人來講,就是災難,而對一部分人來講,就是一些新的轉機。古人講,識時務者為俊傑。
這次頭條新規則的調整,對我們這些初入頭條還沒有多少粉絲的條友們來講,沒有必要討論這個規則的合理性,適應就是了,不斷學習新規則,適應新規則,努力靠著自己的不斷創作,寫出更多更好的原創圖文來,相信你的收益也就會不斷提高的。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