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是靠什麼識別的(刷臉支付刷的是臉嗎)
隨網際網路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移動支付讓我們進入了無現金時代,出門不需要再帶現金,任何消費都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省去了收款、找零等步驟;
雖然二維碼支付已經夠方便,但人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移動支付仍能再進一步,於是就有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你瞭解多少?
支付寶使用者使用刷臉支付需要先在手機上的支付寶app開啟刷臉支付功能(我的-設定-生物識別-刷臉設定),完成人臉資訊採納後,就可以開啟支付寶到店刷臉付。
為確保使用者的賬戶安全,少部分使用者在使用刷臉支付後需要在“蜻蜓”顯示屏上輸入相應手機號碼(後四位數)確認身份,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次數多或頻率高的使用者則可免去輸入手機號碼步驟。
第一次怎麼刷臉
微信刷臉支付,站在“青蛙”的螢幕前,設定好支付金額,接下來就開始刷臉;然後按住螢幕下方的“刷臉支付”按鈕,進入頁面,螢幕最上方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臉部識別框,把臉對準圓形框,機器開始面部識別;
第一次識別之後需要輸入微信繫結的手機號,之後再次識別就不用輸手機號了,機器會記住你的資訊;輸完號碼後,會彈出你的微信頭像小方框,點選確定,等待2-3秒後,支付就完成了。
刷臉支付有什麼優勢
刷臉支付體現出的最大優勢就是“速度”,使用者消費省去拿出手機點開app掃碼付款的步驟,3D結構光攝像頭仰俯角更廣,更快更準
支援刷臉的同時也支援刷付款二維碼,已經使用了“蜻蜓”的超市商家反映,此前消費者使用二維碼付款用時平均在30秒,而刷臉支付平均耗時在10秒內,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一個收銀員可管理三個收銀臺,大大節省了消費者排隊時間。
相比二維碼,刷臉支付的優勢還有很多
例如此前商家二維碼被調包、消費者利用截圖假意付款的事件也屢見不鮮,而刷臉支付完美杜絕了這些情況發生;
二維碼時代,相信大家都遇上過手機沒電關機導致無法付款的尷尬情況,二維碼時代是“靠手機吃飯”,刷臉支付時代則是“靠臉吃飯”;
不少人擔心,商家接入刷臉支付產品會相當麻煩,但其實刷臉產品的接入是不需要改造商家的ERP系統,接入非常簡單,流程比開通商家二維碼收款更便捷,普通的小店都可以用得上。
刷臉支付飛速普及
二維碼支付從出現到普及歷時大約四年時間,支付寶刷臉支付產品在2018年底推出,至今不足半年時間,但已經有數十個城市的超市、餐廳、醫院、無人商店、地鐵站等等場景投入了使用,日前香港機場也宣佈接入支付寶刷臉支付,刷臉支付也得到了廣大商家的一致好評,與自助收銀成本相比更是降低80%,用過的商家都表示願意繼續使用下去,刷臉支付的普及速度遠超二維碼時代;
此前馬雲在釋出會上也明確說到:“刷臉支付是移動支付的趨勢,它的到來使整個零售行業更加方便、快捷為顧客服務,支付寶會進行大力推廣,不久的將來必定取代二維碼,就像二維碼取代現金一樣。”照目前速度,刷臉支付預計在兩三年之內會呈現爆發式增漲,在全國得到普及。
刷臉支付的安全性
雖說刷臉支付確實會令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但也有不少人擔心它不夠成熟、不夠安全,畢竟人臉識別技術是一項近年才出現的新技術,網友說出了一些列的問題質疑其安全性:識別是否真的能夠做到100%準確,世界上長得極為相似的人有不少,如果刷臉識別出現錯誤扣錯款怎麼辦;
如果在別人結算時路過,不小心看了一眼就幫別人付了款怎麼辦;會不會出現攜帶型的刷臉機器,在路上被不法分子用機器刷臉盜取。
這一些列的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去思考,其實在很久以前人臉識別技術就已經問世,只是用在一些高階場景,近年開始廣泛應用在手機上,人臉識別技術才被我們所熟知,一開始面部識別也叫虹膜識別,逐漸升級到了3D生物人臉識別。
手機3D人臉識別解鎖功能普及的這些年來,出現識別錯誤,被長得相似的人用臉部識別解鎖手機的事還是極少聽說的,可見3D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還是較高的;
支付寶方面表示,只要使用者敢用,支付寶就敢賠,刷臉支付也一樣。馬雲曾說過:“支付寶每年都儲備著一億現金用於對使用者被盜進行賠付,但根本賠不出去;賠付的案件幾乎都是因商家二維碼調包,導致商家的損失支付寶100%賠付。”所以我們不用太擔心被盜刷的問題,先不說未來是否真的會有攜帶式的刷臉“黑”機器出現,至少被盜錢財後,支付寶會全額賠付。
刷臉時代即將到來,刷臉技術不斷走進我們的生活,當然新生的事物需要解決的難題也會層出不窮,但再多的難題都一定會被一一克服,最終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