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太灰用ps怎麼調(照片發灰怎麼調通透)
當我們看到一個美景,用鏡頭記錄下來後,發現照片和我們看到的場景差別很大,圖片灰濛濛的,原本的美景似乎被相機拍“醜”了。
為了使照片顯得更清晰、更有質感,我們需要在原圖的基礎上做些後期調整。不過,後期調整並不是萬能的,沒有一個清晰的照片底片,後期調整也無法全部拯救。因此,要使照片清晰、不發灰,就應該把前期和後期都要做到位。
挑選乾淨的天氣
不是所有的晴天都是乾淨的,尤其是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風光攝影師對空氣中的霧霾非常敏感,如果對拍攝的作品有較高要求,就不會選擇有霧霾的天氣去拍照。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輕度的霧霾肉眼幾乎感受不到,這種天氣拍攝大場景畫面也是可以的,一般通過後期就可以調整回來,如果照片不需要放大,那麼這種程度的霧霾是可以忽略的。
如果要將照片放大來看,就必須選擇一個沒有霧霾的天氣。我們可以通過氣象軟體檢視PM2.5和PM10的指數,一般大雨或大風過後的天氣空氣都比較清新,非常適合拍攝大場景拍攝。
如果霧霾嚴重,那麼通過後期也是難以清除效果的,此時只能拍攝區域性的小景或室內景觀。
使用RAW格式拍攝
我們之前提到過,RAW格式是保留作品原始資訊最全的格式,照片質量也非常大,但是當我們用RAW格式拍攝時,會看到RAW格式圖片比直出的JPEG格式要難看。這是因為JPEG格式是相機中自動美化後輸出的格式,這種格式圖片後期寬容度較低。
因此,我們看到RAW格式的圖片發灰是正常的,通過後期調整後會得到一張更精緻的圖片,而JPEG格式圖片,如果照片發灰,後期調整空間較小,難以修正。
後期調整
照片發灰,除了前期挑選合適的天氣,也需要後期進行調整,我們可以通過對比度、銳度等調整,讓照片更有質感,下面以潑辣修圖為例。
對比度調整
這裡不是簡單的滑動對比度調整滑塊,而是要增強畫面的明暗對比。在光線合理的情況下,調亮高光,降低陰影,將RGB曲線調整為“S”形,使整體畫面通透。不過增加對比度的同時會改變色彩,需要平衡色彩的飽和度。
去霧調整
很多後期軟體上都有去霧功能,Lightroom中也有去朦朧的工具,這個工具需要適度使用,過度使用會增加畫面噪點,同時會導致大光比環境的色彩斷層。
銳度調整
銳度調整會使圖片中元素的輪廓、線條更明顯,這個調整通常需要將照片放大,觀察細節才可以看到。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使畫面變通透的後期調整都會或多或少影響畫面質量,在調整畫面的同時,也要對色彩、曝光等進行協同調整。
以上部分圖片摘自人民郵電出版社——《數碼單反攝影技巧大全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