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加上散熱究竟有無好處?
SSD散熱馬甲賣的特別火,而且有一些國產SSD廠家會直接在SSD上附贈馬甲,但是我看到有觀點認為SSD實際上並不需要散熱,散熱反而會導致SSD壽命下降。
Gamers Nexus兩年前的一個視訊裡面提到給M2固態硬碟裝散熱馬甲實際上會降低壽命,而且散熱效果越強壽命降低的越嚴重。(LTT也提到過,但只是一帶而過)視訊提到以下幾點:
1.在SSD非通電狀態下溫度越低資料儲存能力越長,但是在執行狀態下溫度越高儲存能力越好。
2.固態硬碟商貼的標籤目的是為了講控制器的溫度分散到NAND上,以便增加他們的執行溫度(而不是散熱用)
3.溫度導致的固態硬碟效能問題來自於控制器過熱,而控制器過熱幾乎只會出現在專門的測試中,正常使用幾乎不會出現。
4.如果要安裝散熱片,則散熱片直接只接觸控制器,而不接觸NAND。
其中還給出瞭如下的資料儲存能力的圖片
途中X軸為通電溫度,Y為斷電溫度,然後圖表中數字為資料儲存週數,其中斷電溫度越高儲存週期越短,但是通電溫度越高儲存週期越長。
EEWeb 的 li Tiomkin 也提到NAND 在高溫狀態下受到的磨損更小但是更容易丟失資料,而在低溫狀態下,更能儲存資料,但是受到的磨損也更大。
那麼,提問,給SSD增加散熱器是否真的有必要?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上面這張圖是資料保持力,即:不同的工作溫度寫入的資料,在不同的放置溫度下,資料可以保持多久。這個跟壽命其實沒有直接聯絡。
根據物理學最基本的知識,溫度高,原子活躍,電子也會活躍,高溫下,NAND肯定是更容易完成寫入和擦除操作,並對浮柵氧化層造成更大磨損。所以,高溫的工作環境,勢必會縮短NAND的壽命,進而影響SSD的壽命。
回到這張資料保持力的圖,我的理解是:高溫寫入,電子穿過的多,所以資料儲存的會更好,同理,高溫存放,也因為電子活躍,丟失的速度加快,而低溫下,電子不夠活躍,所以資料丟失的慢(後面這半句是客觀事實)
所以,對SSD的散熱,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不然為何很多高階SSD,都是帶有散熱的,特別是企業級產品。況且,對大部分電腦晶片來說,都是溫度越低,表現越穩定。
另外,我又諮詢了行業專家,基本我的猜測是可以肯定的。
傳統SLC、MLC、TLC、QLC的SSD工作溫度越高,NAND程式設計的效果就越好,但壽命會變短。
加裝散熱之後,會有效延長SSD的使用壽命,其資料保持力雖然會有一定下降,但一般會在行業標準的允許範圍。
加裝散熱會降低SSD壽命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SSD的韌體儲存在NAND裡面,由於高溫會引發SSD的資料保持力問題,因電荷活躍,流失,造成資料損壞,因此一些SSD會在觸發高溫之後,自動對韌體進行資料保持力的操作(將韌體搬移一下,也就是重新寫入)。
由此,再一次證明,高溫對SSD並不友好。
散熱還是很有必要的。
桌上型電腦使用2.5寸SATA固態的話不需要,因為和CPU顯示卡這些發熱大戶離得遠。
如果是M. 2介面的固態,建議還是上一個,一般的M. 2固態都是被顯示卡壓在身下的,顯示卡熱,就算固態發熱低,也會被帶上去,筆記本的建議都上。
我使用的一塊三星的860EVO的msata發熱就比較大,而且和CPU風扇離得遠,經常因為發熱掉盤,我的方法是加了個視訊記憶體用的導熱矽脂墊,給他連到D面,發熱降了很多
另外,我給南橋也加了個,南橋溫度過高,也會影響硬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