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芽的土豆能吃嗎(土豆發芽是不是有毒)

土豆又稱馬鈴薯,是全國各地百姓餐桌上喜聞樂見的食物。現在正是土豆大量上市的季節,蒸土豆、燉土豆、炒土豆,各種各樣的吃法。然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長期貯存的土豆會開始發芽,食用後極易引起中毒。

許多人都知道土豆發芽是不能吃的,到底為什麼不能吃呢?在今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期間,杭州市市場監管局開展了科普實驗,用實驗資料給消費者答疑解惑。

實驗人員從市場隨機購買了2批次的馬鈴薯,每批馬鈴薯分成兩份,一份4℃低溫避光儲藏,一份人為創造潮溼、溫熱等適宜馬鈴薯發芽的條件,促使馬鈴薯發芽,製成發芽樣品。

將未發芽的馬鈴薯剝皮後切塊,放入均質器中均質,作為正常馬鈴薯對照;將發芽馬鈴薯剝皮、挖下發芽眼外沿1cm,深2cm內的部分進行均質。根據國家規定的方法對不同處理的馬鈴薯樣品中的龍葵素(α-茄鹼和α-卡茄鹼)進行檢測。

分別稱取試樣1 g(精確至0.01 g)於50 mL具塞離心管中,加入5.0 mL水渦旋混勻1 min,再準確加入25.0 mL酸化乙腈,渦旋混勻3 min。

之後,向離心管中加入2.0 g 無水硫酸鎂,1.0 g 無水醋酸鈉。手動劇烈搖動30 s後渦旋混勻1 min。再將離心管置於離心機中,在4 ℃條件下以10000 r/min的速度,離心8 min。

取全部上清液至25 mL容量瓶中,加入酸化乙腈至刻度,再從中取25 µL上清液於5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水溶液至刻度,取1 mL過微孔濾膜(0.22µm,聚四氟乙烯)後上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測定。

從本次實驗可以看出,本次檢測的2批次未發芽馬鈴薯塊莖中龍葵素(茄鹼和卡茄鹼總量)含量均低於10mg/kg,發芽部位龍葵素含量急劇升高,芽長0.2mm和10mm出芽點周邊部位的龍葵素含量分別為336.6mg/kg和571.5mg/kg,這個結果也同時表明出芽時間越久、芽越長,出芽點周邊部位的龍葵素含量越高。

“馬鈴薯中含有一種叫‘龍葵素’的毒素,正常情況下,龍葵素含量均在一定範圍內,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食品檢測中心主任殷紅妹介紹,但皮肉青紫發綠、不成熟或發芽的馬鈴薯中,龍葵素的含量會激增,容易引起中毒。

馬鈴薯中毒表現為咽喉抓癢感或燒灼感,上腹部燒灼或疼痛,而後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患者會昏迷及抽搐甚至死亡。據資料報道,人食用馬鈴薯塊莖龍葵素含量超過3 mg/kg體重時,就可能導致死亡。

專家提醒市民:在購買馬鈴薯時,要注意挑選薯塊均勻、無病斑、無蟲咬、未發芽、未變綠的馬鈴薯,及時加工食用,家庭儲存馬鈴薯時,注意低溫、避光,儘量不要長期儲存。馬鈴薯發芽後龍葵素含量明顯增加,即便是剛剛出現發芽跡象(如芽長僅為0.2mm左右)的馬鈴薯,其中較高的龍葵素含量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

建議消費者不要採用挖去芽眼周邊塊莖的方法進行處理後食用,這種操作可能會存在因為龍葵素積聚或遷移,處理不到位而存在食用安全風險且發芽土豆營養成分所剩無幾、口感也不好。如不慎發生食物中毒,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不要自行服藥。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