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os圖示自定義(originos圖示修改)
此前國內Android定製化系統,雖說各自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調整,包括新增不少系統級功能,但在桌面UI圖示佈局、色彩視覺衝擊力等內容比較偏向同質化,給到使用者千篇一律的感受,甚是乏味。不過,自從iOS14上線後,賦予了桌面圖示更多靈動性,例如一個模組內就可以進行滑動互動,再結合錯落有致、有呼吸感的圖示間距,湧現出新鮮感。#OriginOS#
無疑,作為行業標杆的蘋果,這一全新系統的打磨給了Android陣營很多啟示,包括部分國內廠商已在自家系統上優化了桌面圖示。比如加些小工具,但似乎還沒脫離單純的“元件”範疇,以至於缺乏進一步的互動性,且圖示形態依然無法做到完全“放開”,樣子變化不大。
說到這,vivo這次釋出的全新系統OriginOS就明顯有先進性。因為其對桌面UI管理方式進行了重塑,基於與眾不同的架構新體系完成一次重組,給到使用者新的認知和新的互動。這就是OriginOS的“華容網格”。
華容網格:一種從未有過的圖示排布
相對來說,現階段國內Android定製化系統在圖示佈局上比較一致,有1:1比例,有2:2比例,基本以這兩種方式展開;同時以橫向正方形為主,視覺偏傳統。顯然,這對於用機多年的國內使用者而言,僅是淺嘗輒止的表現,無法基於圖示佈局來獲取新的互動體驗。
主流比例:1:1,2:2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OriginOS華容網格的獨特性就體現出來了。
可以說,這是利用桌面架構支撐的新體系,有著1:1比例、1:2比例、1:3比例、2:2比例、2:3比例等等,圖示形態更加豐富,桌面UI佈局的可能性就更多,視覺效果自然更有吸引力。換言之,基於該桌面架構,使用者能排布出自己想要的桌面空間,抑或是某些結合桌面桌布的特定圖案,讓圖示佈局也能很走心。
多種比例
另外,結合圖示元件之間的間距、大小,整個桌面UI會更具張力。使用者點亮手機螢幕的那刻起,就照亮了自己心目中最想見到的模樣。
史無前例的圖示形態,變起來
據瞭解,華容網格是藉助白銀分割率而達到的桌面排布效果,形成了類似於黃金分割比例般、有自身的管理規律,從而打造了佈局精準、視覺從容的全新互動體驗。
而剛才提及的圖示比例眾多,通過彼此聯絡則可以構成一個新的桌面整體。那麼在單個圖示的形態變化上,操作是否複雜呢?
其實不然,在短按某個圖示之後,圖示右下角就會生成一個“伸縮”標識,這時候點選“伸縮”標識就會引發圖示形態產生變化;再點選一次,圖示形態則會繼續變化,以此迴圈下去。
這意味著,在華容網格體系下,單個圖示的形態可以進行四次變化,然後又回到原先形態,形成周期性迴圈。所以,使用者想要1:1正方形、1:2橫向長方形、2:1豎向長方形、2:2正方形的圖示,隨時唾手可得。
如此多樣的圖示形態,OriginOS首發魅力確實不凡。華容網格,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圖示支援零層級操作,互動升級
在很多使用者的固有思維裡,圖示更多還是提供應用入口,點選之後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內容互動。過程中,勢必會有介面過渡,即從當前介面跳出,到跳入下一個介面,增加了操作步驟的繁瑣性,人眼接收視覺也在改變。
但在OriginOS中則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因為系統將華容網格部分圖示與扁平化整合功能結合在一起,即桌面圖示嵌入了深度互動功能。
快速更換桌面桌布
譬如“相簿”,直接就能在圖示上滑動翻頁,無需進入相簿裡查詢圖片,並且長按選定的當前圖片後,就可以直接選擇“應用桌布”,快速更換桌面桌布;“Jovi語音”,通過點選圖示右下角的“ ”,就可以直接喚醒語音助手,然後在下達指令後就能快速執行,像設鬧鐘操作,自動銜接鬧鐘功能,無需手動進行。
快速設定鬧鐘
新體系,使用者有了主動探索的動力
可見,從細微處入手,新系統OriginOS的華容網格功能挑戰著桌面圖示的佈局邊界,基於全新的網格體系,打造出多種比例、不同形態的圖示,讓桌面UI視覺有了獨一檔的出彩表現。另外,正是如此高的可操作性,調動了使用者主動探索的積極性,能隨心佈局圖示,排布個人最愛的桌面風格。
實際上,像華容網格功能,僅是OriginOS的“冰山一角”。加上原子元件、變形器、互動池、超級卡包、行為桌布等,確實有實力讓其躋身Android定製化系統第一梯隊。有理由相信,在進入5G時代之後,智慧手機變得不僅僅是硬體升級和5G功能,還有系統軟層面的全新迭代,以更好適應全新互動和數字世界。所以,單憑這點,OriginOS已經站在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