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攝書畫作品的技巧(拍書畫作品相機怎麼設定)

怎樣用手機拍攝一幅滿意的書畫作品

張光亮

氣象書畫院通過院微信群和電子報作為載體交流書畫作品,實踐中大家展現了不少好的作品和精美照片,但是因拍攝效果不佳而影響觀感的作品也時常有,許多同志辛辛苦苦寫就一幅挺好的書畫作品,卻因拍攝技術而影響線上交流和傳播的效果,我們在編輯取捨上有時影響氣象書畫院定期出刊的電子報。

書畫作品不同於一般景物或人物拍攝,其實要求挺高的,要想拍攝一幅精美的書畫作品照片,如果不掌握技巧,挺難拍好。

從我們氣象書畫院交流的作品來看,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影響書畫作品拍照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宣紙發軟,而且往往都是有摺痕,拍出來皺皺巴巴,即使後期通過軟體修理,效果也不理想。

二是書畫作品的拍照,要求手機必須與作品垂直,但往往一般沒有受過訓練或者藉助工具,很難做到非常垂直地對準作品。造成作品歪斜,字型變形。

三是光線不好把控。拍攝書畫作品,光線只有均勻,不能有影子,才能保證作品的清晰完美,一旦有光線的陰暗變化,效果馬上打折,而且後期很難處理均勻。

現在大家多數在用手機隨手拍,因為目前手機的照相功能都非常先進,用好了效果一點不差。那麼怎樣才能用手機拍出一張完美的書法作品照片呢?

當解決了上述講到的三方面問題後,我認為至少應包括宣紙準備、書寫、拍攝、修整、裝框修飾等幾個方面必須做到位。

第一步,準備宣紙。要求是紙面平整、留出邊,不建議疊格,如何習慣確需疊格的可以利用毛氈帶格的鋪墊代替。

第二步,作品拍攝。書畫作品寫好以後,這一步最為關鍵。這一步的要求是用光均勻、畫面平整清晰、留出邊緣。

根據經驗,拍攝書畫作品,最好的拍攝時機是作品剛寫完時,這時墨汁還未全乾,對宣紙的平展還影響不大。拍攝時除較大幅作品外,建議平放在平整的地面上,不要掛在牆上,在地面上更容易鋪平,底下襯較硬實淺色鋪底或白色地板磚都可,不建議下面鋪毛氈,它不容易鋪展。如果是裝裱好的作品或是託過底的,平展就沒問題了,就不用這麼複雜,直接拍攝就好。鋪平後,最好把邊緣壓好,注意一是儘量靠邊,二是要與紙的邊緣平行。

燈光的選擇。白天最好用自然光,可在室外或室內光線好的地方,但不是強烈的直射陽光,從屋外散射進來的自然光,效果最好,作品整體受光會比較均勻。

如果是晚上,使用燈光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作品不能放在點光源(一個燈)下,一般有兩到三個光源比較好,就如同無影燈效果,同時儘量讓作品和燈光源有一定的角度。二是一定不能在作品上有拍攝者或者手機的影子。如果受位置限制,不好去掉影子,可以藉助工具把手機舉高一些,讓作品小一些。用光的一個原則,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關鍵是均勻。

拍攝時,手機的位置,要儘量和作品垂直,可藉助穩定工具站高些,取景框內以作品的四個邊為參照,讓作品平整地進入取景框,而且要留出一定的邊緣,不要正好將作品拍滿整個畫面。手不能抖,適當多拍幾張,可以選擇使用。

第三步,後期修整。這一步的效果要求是字跡清晰、背景潔淨。

作品拍攝完成後,後期的修整很重要,既可傳到電腦上進行,也可以在手機上操作,現在的修圖軟體有很多,除了PS等專業軟體外,也有很多傻瓜式的修圖軟體,另外,手機都自帶圖片編輯功能,方便操作,也很實用。

裁剪。現在的手機,從圖冊中開啟圖片,就直接有編輯功能,可以進行裁剪。如果作品不太正,可以進行圖片旋轉,調整正了,再去掉與作品無關的邊緣,上下左右留的邊距最好大致相同。

亮度和對比度的調整。由於拍攝時的光線原因,直接拍攝後的作品往往與原作不同,這時候需要適當(不能過分)進行增加亮度調整,一般情況下,對比度也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加大對比度,效果會更好一些。這一步的效果要求是字跡清晰、背景純淨。

加濾鏡。這個功能就是按照作品風格或者自己喜歡的風格,給圖片整體加濾鏡,仔細對比調整到滿意為止,然後儲存,這一步就完成了。

完成了這三步,作品的電子版基本就可以交流、儲存或發朋友圈了。

第四步,裝框修飾。目前我看書畫院群以及我本人使用的多是“加畫框”小程式,這個程式若使用按操作步驟很簡單也很好用。其他各類小程式都還很多,可以選擇自已熟悉的使用。

總之,好馬配好鞍,好船用好帆,一幅好的書畫作品若通過電子版很好的儲存或傳播交流,拍攝環節的確十分重要,讓我們在實踐中多多摸索吧。(作者系氣象書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