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卡頓四步解決電腦流暢如新(電腦上網課卡是怎麼回事)

今天小鑫和大家聊一下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電腦總是卡!關於這個問題,小鑫從大學開始到現在,已經聽過無數次了。從小鑫的仔細回憶和總結分析,大概可以得到三個結論,第一個就是電腦出現硬體損壞的問題了;第二個就是電腦出現軟體系統方面的問題了;第三個就是電腦的配置跟不上機主的需求了。

前兩個問題,都比較好檢測好解決。硬體損壞就送到售後維修或者自己動手更換,系統方面出現問題就重新安裝一次系統。而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第三個問題,怎麼才知道自己的電腦配置是否適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如果跟不上自己的需求了,那麼需要怎麼升級自己的配置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

首先,小鑫先給一臺電腦基本不會造成卡頓的硬體劃分 出去,主機板,顯示卡,電源,機箱,顯示器和鍵盤滑鼠這些硬體基本不會導致電腦卡頓,顯示卡可能會影響到遊戲和專業工作的,但對於日常應用基本也不會造成太多問題。因此,只有CPU、記憶體和硬碟可能會導致電腦卡頓了。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主要聊一下,這三個硬體是怎麼引起電腦卡頓的

CPU

首先,最重要的電腦硬體——CPU,就像很多電腦小白一樣,會將英特爾的CPU效能劃分為I7>I5>I3>奔騰>賽揚,會將AMD的CPU效能劃分為八核>四核>雙核。而CPU的主頻睿頻,標壓低壓,核心架構引數卻一竅不通,這些能體現CPU效能強弱的引數很少有人關注。如果小鑫要寫一篇關於CPU效能強弱的鑑別教程,那應該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所以小鑫就找了一個相對有參考價值的方法,如果你電腦裡的CPU的零售價格低於500元,那麼只能算是入門級的CPU,應付簡單辦公應用還是可以的;如果價格在一千元左右,那麼這顆CPU的效能足夠帶動日常的各種辦公軟體和輕度使用的專業軟體;如果價格在一千元到兩千元之間,那麼你的CPU基本可以帶動你想要玩就能玩的任何一款遊戲,不吃顯示卡的專業軟體也基本可以流暢執行;如果你的CPU超過兩千元了,那麼可以考慮下一個問題,CPU沒有拖這臺電腦的後腿。

而確認了CPU出現效能瓶頸了,想要升級也是一個麻煩事,最好的情況下就是換同代數同架構更高規格的CPU。如果沒有合適的選擇,可能要考慮更換平臺或者直接換新電腦了。

記憶體

記憶體會造成電腦卡頓很大因素是記憶體容量不足造成的。之前小鑫也在記憶體的科普篇裡面和大家說過,記憶體是連線CPU和硬碟之間的橋樑,如果橋樑太小,CPU效能再強,硬碟速度再快也要等記憶體傳送資料。另外,記憶體的頻率和通道也是會影響到電腦執行速度的快慢,但是也很少會造成執行卡頓的現象。因此記憶體的瓶頸主要原因還是存在記憶體容量上。

解決記憶體導致CPU造成卡頓的方法就很簡單了,只要找一條可以插上本機主機板上記憶體插槽上的記憶體條即可。像筆記本產品,如果只有單記憶體槽,那麼只能更換一條更大容量的內條來提升容量了。

硬碟

根據小鑫多年義務修電腦的經驗,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電腦卡頓出現的原因都是在於硬碟上。在機械硬碟時代,硬碟出現壞道,磁頭出現異響等情況都會硬碟讀寫速度變慢,從而導致電腦變卡。而在今天這個SSD已經“白菜價”的年頭,還是存在很多沒有安裝SSD的電腦。要知道在CPU、記憶體和硬碟三者中,處理資料最慢的就是硬碟了。而且硬碟是儲存資料最多的地方,如果電腦需要讀取這些資料的時候速度太慢,那麼電腦整體的速度就都會變得很慢了。如果一臺電腦卡頓,建議最先檢測的地方就是硬碟。

一般80%的情況下,沒有固態硬碟的電腦裝上固態硬碟,電腦卡頓的問題都可以解決。目前效能較好的家用SSD,理論速度已經達到了32Gb/s,普通的SSD也比機械硬碟快上十幾倍。因此解決電腦卡頓問題的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更換上SSD,然後再考慮記憶體和CPU的問題。


以上就是小鑫關於“電腦卡頓”這個問題提出的一些分析和建議,其中可能還會涉及到軟體和硬體相容性等問題,這裡小鑫就不在一一列舉了。關於升級電腦配置的順序,小鑫建議的就是硬碟>記憶體>CPU。畢竟硬碟和記憶體的價格現在已經回到低位,升級的成本不高,更何況小鑫家的SSD和記憶體都是物美價廉的好產品。此時不升級,更待何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