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水是什麼水(喝電解質水的危害)
自黃桃罐頭被搶購一空後
電解質水
又成了新一輪的緊俏貨
不少人發現
多個電商平臺上
電解質水已經被搶購一空
線上買不到
線下超市也出現了斷貨、漲價的情況
某搜尋引擎資料顯示
12月5日至12月11日
電解質水的搜尋指數
整體同比陡增2711%
記者還發現
某款電解質水在電商平臺的單週銷量
環比提升1327%
12月7日至12月8日
該電解質水在多家平臺上
銷售額暴漲2000%
有用
但不必“神化”
電解質水的走紅
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啥是電解質水?
為啥“陽”了要喝電解質水?
電解質
指的是體液中的無機鹽、蛋白質等
以離子形態存在的物質
主要包括鉀離子、鈉離子、
氯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等
水和電解質
是維持生命基本物質的組成部分
是維持人體生命
各臟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條件
在發燒的過程中
可能會因為大量出汗和腹瀉
造成水分和部分電解質流失
嚴重可導致頭暈、乏力等
出現脫水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
適當補充電解質
有利於保持患者內環境的穩定
並且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
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膳食營養臨時指南》中
均提到“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或“適量補充含一定量電解質的飲用水”
因此
對於居家康復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來說
電解質水並不是“智商稅”
確實能派上一定的用場
不過
專家也提醒
電解質的補充渠道有很多
並不一定非得是功能飲料
紫菜、菠菜等含鉀的食物、
淡鹽水等
都可以為我們適當補充電解質
電解質水不是“萬能藥”
這種情況沒必要補充
電解質水走紅後
不少人把它視為居家必備飲品
開始四處囤貨
有事沒事就喝上幾瓶
對此
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表示
部分情況下
電解質水確實是需要的
但也不是必須和無可替代的
當出現發燒等症狀時
如果能正常飲食
則無需額外補充電解質
如果整日不進食同時排汗或嚴重腹瀉嘔吐
則需要注意補充電解質
除了電解質飲料
吃水果、喝粥、醫用補液鹽
也可以為人體補充流失電解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
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表示
居民在家也可以自制補充電解質的飲品
如茶水、椰汁等
以及番茄湯、白蘿蔔煮雞湯等湯羹
同時
湖北武漢亞心總醫院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滿寧提醒
補充大量電解質水
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
對於特殊人群
如高血壓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
腎臟衰竭的人群等
喝大量的水
反而會增加體內容量迴圈的負荷
進而加重心衰、浮腫等情況
一些電解質水的產品介紹上也寫著
“本品是普通電解質飲料
無任何藥用價值或保健功能
每日飲用量建議不超過3瓶”
為了自制電解質水
檸檬也斷貨了
在電解質水缺貨的情況下
有人想到了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
把它和鹽、糖與水混合
做成自制的電解質水
作為功能飲料的“平替”
社交平臺上
還有不少人分享製作方法
於是
檸檬又脫銷了......
線上買不到
線下也漲價
不少網友表示
檸檬的價格已經“漲到離譜”
對此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
中國註冊營養師顧中一表示
上述配方並不能實現製成電解質水
或者臨床上補充電解質的要求
顧中一表示
從新冠感染或者是發燒腹瀉等脫水的情況來說
最容易缺的是鈉和鉀
嚴重一點還有可能會缺鈣
鈉也就是鹽
鉀可以通過電解質水中的氯化鉀來獲得
而小一點的檸檬
含鉀量在80毫克左右
不太多
再加上檸檬很酸
一般人也不會整顆吃下去
對於補鉀的意義不大
北京體育大學
運動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曹建民曾表示
人體內的鈉、鉀也不是越多越好
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即可
總而言之
電解質水並非對所有人都適用
用檸檬自制電解質水更是意義不大
理性消費
別被“囤貨”牽著走!
轉自:央視網
來源: 西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