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usb3.1的手機有哪些(手機上usb3.1有什麼用)

開場白就不說了,直切正題。其實這個話題不算新,它在 Android 手機裡面歷史甚至比 USB-C 還長,早在 2013 年三星 GalaxyNote 3 的時候,三星就用了,那時候還是基於 MicroUSB 介面升級出來,而這些年,也一直有少數旗艦產品零星支援,至於最近的話,就是那三款 90Hz 新品裡面,一加 7T 的賣點了,因此今天拿出來說一說。

所謂 USB3.1,其實就是 USB 資料傳輸的速率等級。手機業內基本都是 USB3.1 gen1,可能也有讀者會聽說過 USB3.2 gen1,這些都是 USB3.0 的官方改名,源於 USB IF 自己的騷操作。

USB3.0 的傳輸速率最大 5Gbps,合位元組的話就是 625MB/s。當然這是理論最大速率,實際產品基本達不到,但肯定要比最大 480Mbps(60MB/s)的 USB2.0 快得多,因此這就是 USB3.0 最首要的用途——拷資料更快。

不過這一用途在實際使用中影響有限,首先資料線也要買支援 USB3.0 的產品,廠商極少有標配的,同時 Android 連電腦所使用的 MTP 模式本身傳輸也不快,因此 USB3.0 在拷檔案的時候很難發揮。

相對而言,更方便的是另一種情況,手機自己插外設。買一個 USB-C 轉 USB 3.0 Type-A 轉接頭再插上 USB3.0 的 U 盤即可,或者直接去買 USB-C 插頭的 U 盤,速度比 USB2.0 快多了。當然因為手機的供電問題,行動硬碟還是不能直接用的。

除此之外,因為 USB3.0 的頻寬大,所以能傳輸更復雜的訊號,就比如說視訊訊號。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擴充套件塢或者轉接線將手機和顯示器、電視等等連線起來,讓顯示裝置顯示手機當前的螢幕畫面。這種有線投屏功能基本所有支援 USB3.0 的手機都可以用,當然其他手機也能通過 WLAN 實現,有線的優勢無非就是穩定啦,無他。

單單投個手機螢幕確實太沒意思了,所以需要一個更進階的用途,想得著的當然只有桌面模式了。在 Android 10 上,谷歌預置了一個桌面版 Android,如果手機本身沒有禁用的話,就可以通過開發者選項把它啟用,並插到顯示器上來用。一加今年的新品都支援這一功能,不過嘛,因為應用們基本都沒適配,所以目前只能拿來玩玩而已。

當然你肯定有聽說過一些別的桌面模式,比如華為,還有三星的 DeX。儘管看上去似乎是同樣的功能,但實現方式還是不同的,這二位並不是基於 USB3.0,而是 USB-C 介面選裝的 AltMode 替代模式,走的 DP 協議,而非 USB 協議。

綜上,USB3.0 在手機上,無非還是拷資料、帶 U 盤、有線投屏,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確實用處不大,當然,有總比沒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