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IFS函式的使用方法(SUMIFS 函式的作用和語法)
有小夥伴問到這樣一個問題,
已知A:H的資料,分別有不同的專案名稱、班別名稱,以及每個班別提報和抽取的數量,還有對應的不良數量,求解右側黃色區域的內容,要如何實現呢?
這時我們需要用到的函式是sumif函式,下面給大家詳細講解下
函式定義:
SUMIFS 函式用於計算單元格區域或陣列中符合多個指定條件的數字的總和。
SUMIFS(sum_range,criteria_range1,criteria1,[criteria_range2],[criteria2],…)
sum_range:是必選項,表示要求和的單元格區域。
criteria_range1:同樣是是必選項,表示要作為條件進行判斷的第 1 個單元格區域。
criteria1:是必選項,表示要進行判斷的第 1 個條件,形式可以為數字、文字、表示式或是陣列。例如,"50"、"白班"、">20"、{"優秀","合格"}等
criteria_range2,…:是可選項,表示要作為條件進行判斷的第 2~127 個單元格區域
criteria2,…:是可選項,表示要進行判斷的第 2~127 個條件,形式可以為數字、文字或表示式。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 SUMIFS 函式中設定了多個條件,那麼只對引數 sum_range 中同時滿足所有條件的單元格進行求和。
詳細應用
首先我們先看第一組要求的資料
1、我們已知專案和班別,計算提報數量、抽取數量、不良數量的和:
首先我們在K2單元格內輸入公式,填寫完成後,點選確定,然後向右拖動即完成,即實現條件求和
=SUMIFS(D:D,$B:$B,$I2,$C:$C,$J2)
公式講解:
①其中D:D區域是求和的範圍,即我們需要計算的區域內容
②$B:$B是已知專案的條件範圍,$I2是"專案"條件要求;
③$C:$C是已知班別的條件範圍,$J2是"班別"的條件要求
注意:
因為第一組資料求和的標題和原標題一樣,所有求和區域是沒有鎖定的,可以看出在L2的時候,求和區域變為E:E了,其他沒有變化
第二組資料和第一組類似,複製公式,即可完成
2、第三組和第四組資料,條件變為已知專案、判定,我們只需要變更條件區域及條件要求即可,首先在K10輸入公式:
=SUMIFS(D:D,$B:$B,$I10,$G:$G,$J10)
3、第五組和第六組的資料,是有三個條件,公式的表達其實和兩個條件的表達樣式一樣,只是增加新的條件,所以我們只要在J18單元格內容輸入公式,即可完成條件求和
=SUMIFS(D:D,$B:$B,$I18,$G:$G,$J18,$C:$C,$K18)
然後我們複製公式到L22,然後填充公式及完成第六組的資料求和。
SUMIFS應用的範圍非常廣,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了下它的基本操作用法,之前有講到的SUMPRODUCT函式和它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大家可以好好練習下,發覺它更多的用法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希望大家幫忙點贊加分享哦~,謝謝
本文由彩虹Excel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