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花錢就攢錢的功能(支付寶有什麼攢錢功能)
治好奶茶剁手症的筆筆攢,到底是何方神聖
“你有存款嗎?”
這大概是2019年最深刻的靈魂之問了。月薪3500,扣完房租水電伙食,奶茶基本就是一條“裸漢子”了。那還能存下什麼錢呢?
雖然說奶茶木得什麼錢,但存錢的手段倒是進化了不少,從小時候的麥當勞叔叔存錢罐,到現在的餘額寶。改變的是存錢的載體,不變的是存進去的錢。(都是每天幾毛錢..) 口袋依然乾癟..
針對奶茶這樣的“寶唄”青年,支付寶最近又推出了一個新招:筆筆攢,改善存錢習慣。這是神馬路數?支付寶還能教你花式攢錢,讓我來看看你這個小妖精賣的是什麼套路~
說的就是本人了.jpg
筆筆攢是支付寶推出的一個新型線上儲存功能。你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開啟這個功能:
支付寶——搜尋“筆筆攢”——自定義金額與規則
那麼筆筆攢是怎麼給你“攢錢”的呢?
首先,來看看它的操作邏輯:
1、設定好每筆支付寶消費後攢下的金額數,數額從0.01—100元之間。(當然是越多越好了~)
2.設定好用於劃扣金額的指定賬戶(先看看有沒有錢在裡面)
3、設定好單日攢錢次數。(既然是攢錢,那當然是“無限”了,不然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手大腳)
然後,實際上開通之後,在你每次消費的同時,支付寶就會從你指定的賬戶中劃扣一筆指定的金額,存入餘額寶進行凍結。
就這麼一看,是不是覺得這個簡直是剁手黨控制自己“麒麟臂”的神器呀~ 吃午飯扣了2.5、下午來杯奶茶又來2.5、剁手買個衣服再扣2.5...
當你每次開啟筆筆攢的頁面,看到滿螢幕的2.5、2.5元,可以說給奶茶這種不愛記賬的人來了一發重拳。每筆存下的2.5元背後,都是自己剁下的手..
那麼作為消費主義大旗急先鋒的阿里,為什麼會推出這樣的功能呢?
首先我們從心理學講,相當程度上,筆筆攢一個消費年輕人焦慮的產品。從經濟學上的“心理賬戶”理論解釋,筆筆攢中的收入儘管不屬於勞動所得,但在使用者每次“剁手後”放置於“勤儉攢錢”這一“心理賬戶”中。
其不僅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剁手”的“罪惡感”,還會在解凍後提供“意外之財”的體驗, 借用旁邊節操君的說法:開啟筆筆攢,就像是在許久不穿的衣服口袋裡摸到一把錢一樣。
此外,筆筆攢所謂的“凍結”其實並不是真的凍結,是隨時可以取消凍結的。動動手指就行了,這樣做的成本太低了,所以被打破的概率也非常大。
另外一個原因,恐怕就是為餘額寶拉使用者了。
筆筆攢就是針對經常使用支付寶,但慣常付款方式不是餘額寶,而是其他銀行卡等方式的使用者。但是對於其他“寶唄青年”來說,錢就是餘額寶-筆筆攢-餘額寶的來回流動。
筆筆攢的預設扣款順序是儲蓄卡-餘額寶,這意味著每一次攢錢的過程,它都會先將你儲蓄卡內的錢先行存到餘額寶。換言之,將你銀行卡的錢轉到餘額寶,才是筆筆攢的首要任務。
舉個例子,你設定了筆筆攢,每次消費扣除3元,並且繫結了儲蓄卡號。你早上在肯德基買了一個6塊錢的早餐,然後筆筆攢就自動從你的銀行卡賬號中劃了3元進餘額寶,在這個過程中:
你自己
支付寶少了6元,銀行卡里少了3元,你餘額寶內賬戶增加3元
銀行
總儲蓄額少了3元
支付寶
總儲蓄額多了3元
這僅僅是你的一筆消費和交易而已,以支付寶的體量之大,餘額寶通過筆筆攢拉到的存款總數就非常客觀了。
這麼一看,是不是覺得套路很騷?其實像這樣打著幫你攢錢旗號拉儲的,筆筆攢還算是個新人。之前的“螞蟻星願”、微信的“定期轉入計劃”、還有各類理財產品,其實都是在花式消費大家的“無存款”焦慮。
不論如何,存錢總比花錢好,起碼餘額寶目前的收益還是比較可以的。對於奶茶這種喜歡無節制剁手的人來說,筆筆攢還能時不時帶來一點小驚喜,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
最後說實話,攢錢花樣再多,錢也不可能翻番漲。(錢生錢是卜可能的.jpg),所以還是少摸魚多努力,踏踏實實賺錢比較靠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