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機取消了3.5mm介面
眾所周知,取消耳機孔是從iPhone 7開始的,當時數碼發燒友們都在批評蘋果這樣做是“捆綁銷售”,目的無非是為了推廣AirPods。
對蘋果來說,AirPods取代有線耳機的戰略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改善使用者體驗,增強生態黏性,還能擴大營收。從財報上來看,蘋果光是AirPods這一個品類,就足以抵得過小米的全年營收——就離譜。
不過,無線耳機真的不是一個“好文明”,雖然擺脫了線材的束縛,但是容易丟失不說,用久了鋰電池還會損耗,天生就自帶“定時淘汰”的屬性。不瞞您說,我在一年的時間裡換了3個無線耳機,原因出奇一致:其中一個耳機找不到了。
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2021年,安卓手機廠商幾乎一致都取消了3.5mm耳機孔,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未來手機會越來越輕薄,內部空間越來越小,而且元器件的堆疊會越來越精密。舉個例子,蘋果為了控制機身厚度,不惜犧牲散熱也要採用雙層主機板,可見機身內部空間有多緊張。
其次,少部分中低端手機依然保留了3.5mm耳機孔,但是高階旗艦基本都取消了3.5mm耳機孔,轉而採用Type-C 轉介面方案。這是因為3.5mm耳機孔是用模擬訊號來傳輸音訊,比起數字訊號輸出是要落後很多的。
比如你可以用外接HIFI播放器來解碼數字訊號,或者用一條HIFI解碼轉接線配合HIFI耳機,直接享受無損音樂的極致聽感,這都是傳統耳機孔做不到的。
第三,iPhone 7取消耳機孔之後,各大手機廠商立刻跟風,導致TWS真無線耳機迎來爆發增長期。隨著這5年來的普及,一個成熟可用的TWS無線耳機,基本都在100元上下,對消費者來說壓力不大,所以不會有負面影響。
以上3點就是手機廠商取消3.5mm耳機孔,推廣TWS無線耳機的原因了。當然,最重要的是,TWS無線藍芽耳機的市場潛力,要比有線耳機大得多。以前大家只捨得花10元去路邊攤買一條耳機線,如今花上百元買個無線藍芽耳機已經是常態。
最後,我只能說,以發展的眼光來看,3.5mm耳機孔的淘汰不可避免,沒必要留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