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讀取資料特別的慢(ssd速度慢的原因)

想當年,機械硬碟是電腦裡最緩慢的一環,很多小夥伴升級時的第一選擇就是的SSD,換上之後系統秒進,程式秒開……肯定是爽了一段時間吧。不過用了較長的時間之後,小夥伴們應該已經感覺到SSD的速度好像也慢下來了吧,有時甚至感覺不比當年的機械硬碟快,這是為啥呢?小編今天就來聊聊這事兒吧。

其實說起SSD的速度,咱們必須搞清楚SSD上的兩個不同儲存空間——快取和介質。這個大家都好理解,就和機械硬碟的快取、磁碟一樣唄。沒錯,不過SSD配置的快取可是很大的,比如512GB SSD通常就配有512MB快取。

這麼大的快取當然很好啦,但它也有點小問題。比如因為快取夠大,在測試的時候很多資料只在快取裡存取就行,所以SSD的測試速度可能看起來超級快的,讀寫的資料量超過快取容量後,SSD的速度,特別是寫入速度就要看儲存介質的發揮了。

這下可就麻煩了,因為儲存介質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速度和快取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特別是一些不太靠譜的廠商使用了不太好的儲存顆粒和控制器,實際速度可能只有不到200MB/s,真的和機械硬碟差不多。

另外還有一些廠商和型號,特別是容量比較大、價格比較便宜的型號,省去了專門的快取顆粒,成本大幅降低。它們用儲存顆粒來虛擬一部分快取,具體做法就是讓比較慢但容量大的TLC、PLC少存資料,虛擬成速度快但容量小的SLC。但是資料存多了之後,虛擬快取容量也只能隨之減小甚至沒有了。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大概也有兩種,第一當然是儘量別耗盡快取,比如選擇帶大容量物理快取的SSD,也不要一邊幹活一邊在後臺往SSD裡拷幾個GB的資料。

另一種方法就更簡單粗暴了,如果需要很高的大型資料存取速度,比如做視訊處理的小夥伴,那麼至少工作SSD一定要儘量選高階產品。它們有大容量快取、高速儲存顆粒,加上高階控制器提供的多執行緒多通道存取、更好的平衡管理能力等,即使耗盡快取,直接讀寫儲存顆粒的速度也不錯。當然不常用的資料還是可以存在便宜的大容量SSD或機械硬碟中,這樣就無需選擇太大容量的高階SSD,總體成本也就不會太高了。

最後小編提示一句,不管自身帶不帶快取,SSD使用時都得留出一定的空間,別裝太滿。因為所有的SSD都需要一定的剩餘空間來整理資料,只有資料保持整齊緊密,而且有著整塊的空白空間才能保證存取順暢,空間太小就很難整理資料,同樣影響SSD的存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