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資料丟失了還能恢復嗎(電腦資料沒有了怎麼恢復)

No.1

資料恢復原理

想知道哪些資料可以恢復,需要先了解資料之所以可以恢復的原理。

資料丟失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儲存介質損壞導致的資料丟失(如硬碟摔碎這類物理性損壞),另一種就是資料從儲存介質上刪除

關於從儲存介質上刪除資料,大部分檔案系統是分為索引區和資料區,平時我們在新增檔案的時候,都是先在索引區裡新增一條檔案索引資訊,再往資料區裡寫入檔案內容。

但刪除檔案的時候,只是把資訊從索引區刪除,而資料區的內容還在,只是標記為無人使用,既然資料都在,那恢復起來就非常簡單了。如果你在刪除資料後,又重新寫入覆蓋了這部分資料,那麼這些資料就找不回來啦!!!

舉個栗子:1G的U盤,你前腳把檔案都刪除了,我後腳就能把資料都恢復,如果你刪除了1G資料後,又加入了1G別的資料,覆蓋掉了原有資料,那之前的資料就無法找回了。

儲存介質損壞也有幾種情況,一種是硬碟使用中的自然磨損,自然損耗會導致磁性衰減和壞道,由於有了壞道,硬碟分割槽系統檔案訪問不了,也就會導致裝置宕機。還有一種是人為損壞,比如硬碟磕碰或摔落的震動,由於機械硬碟破壞後,物理介質出問題無法讀取,也會看不到資料。

所以,有些情況下的資料可以恢復,但是如果硬碟壞道太多,滿盤都是壞道,那資料讀取和恢復就會非常難(一般恢復的方式就是通過專業裝置跳過壞道部分,讀取好的部分,恢復相應資料);另外,如果碟片劃傷,資料也會沒辦法恢復。為什麼會劃傷碟片呢,一般就是硬碟損壞後沒有馬上斷電,硬碟還在跟磁頭接觸,由於損壞的硬碟磁頭已經變形,再繼續執行就會劃傷碟片啦,所以強烈建議大家,出現這種問題後,就不要再給裝置通電啦。

綜上,一般資料擦除、資料覆蓋和硬碟劃傷這3種情況的資料丟失,都是無法恢復的。

No.2

資料丟失絕不能做

一旦出現資料意外,保持一份從容不迫的心態非常重要,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則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壞,讓本來可以恢復的資料變得無法挽救

資料丟失後,哪些事情不能做

1. 不要再繼續使用資料丟失的裝置。

發現資料丟失後,立即終止使用裝置是第一選擇。繼續使用裝置可能會造成資料覆蓋,導致原資料無法恢復。

2. 如果是硬體有異常異響,不要隨意加電

硬體有異響可能是硬碟出現故障,加電後磁碟執行,可能會再次劃傷碟片。

3. 不要隨便接至其他電腦檢視

原因同2

4.陣列盤請勿操作Raid控制器

因為陣列卡操作失誤會清除資料,風險很高。

No.3

資料恢復常見方法

S姐要來的內部資料中,有一個詳細的資料恢復步驟,可以供廣大小可愛們參考:

第一步:故障確定

需要確定是由軟體還是硬體導致的資料丟失,由於需要開盤的情況比較複雜,所以也單列出來這一項。

常見有8種情況的資料丟失:檔案刪除、格式化分割槽、中病毒、檔案打不開、重灌系統分割槽丟失、P調整分割槽大小失敗、非正常插拔行動硬碟、強烈震動與摔碰。

根據不同情況,確認恢復方式和手段。

第二步:開始恢復

  • 針對檔案刪除類的資料丟失,一般採用直接提取法。

即不需要掃描故障介質分割槽,直接用R-Studio、Winhex等軟體開啟分割槽,列目錄提取要恢復尋找的資料,適合剪下、刪除、目錄隱藏、許可權不足、資料夾目錄加密、介質只讀、輕微壞扇區等故障。

優點:

省事、直接快速恢復資料,有一定基礎的普通使用者也可操作。

  • 針對格式化分割槽的情況,可以採用萬能資料恢復法-全盤掃描恢復。

全盤掃描恢復法會對整塊硬碟進行掃描,一塊500G的硬碟全部掃描完大約需要2小時,它可以根據掃描分析結果選擇資料後恢復。

缺點:

等待時間長

  • 針對中病毒情況導致的資料丟失,可以嘗試3種方法:

1. 去隱藏屬性法-直接去除分割槽或目錄資料夾的隱藏屬性,使資料瞬間再現。

2. 許可權恢復法-通過修復、新增許可權,開啟恢復那些位元組為0的包含需要資料的目錄。

3. 大海撈針檔案內容碎片法-最後的資料恢復嘗試方法,在故障介質搜尋殘存內容片段,組合資料,適合文字型別檔案、doc、xls等幾種型別。

  • 針對檔案打不開的情況,可以嘗試檔案修復法,即利用第三方修復軟體嘗試修復,可能有一定效果。
  • 針對重灌系統分割槽丟失的情況,可以使用分割槽結構恢復法,優先恢復故障硬碟的分割槽結構,可使資料結構重現,快速完整。

但要成功恢復資料還有兩個前提條件:

① 未被低階格式化;

② 重灌系統後,沒有拷貝大量資料,至少不能超過原C盤大小。

  • 如果非正常插拔行動硬碟導致的資料丟失,需要使用映象檔案恢復法,即將故障介質製作映象,然後操作映象盤或映象檔案恢復資料。適合介質壞扇區、不穩定、只讀等故障的資料恢復。
  • 如果顯示不正常或硬碟報錯,掛從盤可通過掃描軟體( victoria 、HDDscan)進行檢測,可以確定具體的物理故障型別,最常見的故障就是壞道,這種情況只能通過克隆的方式進行恢復,需要有更專業裝置,如PC3000、MRT等,所以不建議大家自行操作。

第三步:驗證恢復結果

資料恢復完成後當然要確認自己的資料有沒有恢復,檔案開啟是否正常啦~這裡S姐就不仔細講啦~

No.4

工具恢復法過程介紹

以R-studio恢復U盤被刪除的資料為例。

第一步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U盤,這個U盤還有滿滿的資料~所以我塞了很多圖片和文件在U盤內。

第二步

全選U盤內的資料,按delete刪除,現在U盤裡的資料清空了,回收站也木有這些資料,關閉回收站。

第三步

下面祭出大招,開啟R-studio,開啟後,這款工具已經把計算機內的所有磁碟規規矩矩的整理好。

我們只需要找到剛才要的U盤資料,也就是E盤,雙擊E盤,稍等一會,就可以看到我們剛剛刪除的檔案啦!

第四步

我們可以標記需要恢復的檔案,也可以恢復全部資料,因為做演示所以隨便標記了幾個檔案,然後選擇“Root—右擊—恢復標記的資料”選擇恢復檔案的儲存位置,確定,就OK了。

現在,去桌面看一下,剛剛隨機標記的幾個檔案,已經成功恢復到桌面啦!

No.5

最後幾個很重要提醒

  • 資料覆蓋無法恢復,所以如果是計算機本地硬碟比如D盤格式化了,那麼在安裝R-studio的時候,不要把軟體安裝到D盤,以免覆蓋掉原有資料!
  • 低階格式化清零,相當於用00覆蓋掉原來的資料區域,資料無法恢復;
  • 磁碟碟片嚴重損傷:碟片嚴重損傷,磁頭無法讀取其資料,該碟片上的資料將無法恢復;
  • 消磁後的磁介質硬碟,資料無法恢復。
  • 如遇到資料丟失,如果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請勿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更嚴重的資料損壞或覆蓋丟失資料,導致無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