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經過雨能查出來嗎(為什麼手溼指紋解鎖不了)
指紋,由於其具有終身不變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已幾乎成為生物特徵識別的代名詞。指紋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面板上凸凹不平產生的紋線。紋線有規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紋型。紋線的起點、終點、結合點和分叉點,稱為指紋的細節特徵點"。
指紋中的中斷、分叉或轉折而形成的點就是細節特徵點,而這些細節特徵點,就提供了指紋唯一性的確認資訊。而指紋識別感測器就是通過記錄指紋紋路的方向,並將其數字化,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鑰匙,並以此解鎖你的手機。
從原理來看,指紋識別似乎並不高深,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手機的指紋識別靈敏度也變得越來越高,不過當人們都沉浸在指紋識別帶來安全又便捷的體驗中時,很多人發現了目前指紋識別的一項缺陷,那就是在沾水後,很多在平時用起來非常靈敏的手機指紋感測器,變得不那麼靈敏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說到原因,我們首先要確定手機手機指紋的方式,目前用於指紋採集的主要有:活體光學式、電容式和壓感式三種,而在手機中利用率較高的,主要還是電容式。而涉及到電容,大家應該可以聯想到電容屏,它們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人體的電流感應進行工作的。
指紋識別感測器周邊均鍍上了狹長的電極,當使用者的手指觸控,由於人體電場,使用者指紋紋路和感測器表面會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對於高頻電流來說,電容是直接導體,於是手指就會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電流。這個電流分從周邊的電極中流出,並且流經周邊電極的電流與指紋到周邊的距離成正比,控制器通過對電流比例的精確計算,得出觸控紋路,大體應該是這樣,涉及到詳盡的計算小編也不是很瞭解。
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的指紋到哪兒,哪兒就"漏電”,感測器就有了反應了。而當感測器被水淋溼,或者手上有汗時,因為水的可導電特性,當水接觸到感測器,手再去摸,電流就會被影響,所以上面的計算就不準了。
對於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解決方式,用紙擦拭指紋識別感測器以及令手乾燥起來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當然,因為指紋識別感測器四周同樣可能保持溼度,所以有時即便我們擦拭後,還是會出現識別不準的情況,於是,最佳解決方案就是暫時用密碼或者圖案解鎖,待感測器徹底乾燥後,再進行識別。
此前坊間曾傳言,在溼手狀態下錄製指紋,就可以無視汗手對感測器的負面效果了,不過小編沒有進行嘗試,感覺這是紊亂感測器的一種做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同時,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處理方式,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