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量和閱讀量的區別(頭條文章展現量和閱讀量)

本文標題很大,相關內容在頭條上的文章也非常多,但有些文章寫得隱晦得很,不甚便於理解,令人頭暈眼花也搞不明白。我自認是一個習慣思考的人,也願意博採眾長。這十來天,我一直在做試驗,垂直度這麼抽象的詞,如何通俗的理解?展現量是怎麼被系統智慧決定的?閱讀量是什麼樣的受眾群體來形成的?且看我的論證,如能給您帶來一定的啟發,也就知足了。

垂直度是什麼? 這是首要必須解決的一個認知問題。

在你開啟今日頭條的那一時刻起,垂直度的演算法系統便如影隨形地跟蹤了你,你瀏覽的內容、在瀏覽頁停留的時間、是否點贊等行為,都會成為判別你愛好的採集點。而當你發出一篇篇文章或者微頭條等,恭喜你,頭條的後臺演算法系統以關鍵詞的形式統統都記錄下來了。當你的習慣性行為越來越多,判定的依據也就越越來越豐富,從而選擇性地給你進行了定位,也就是智慧地判定了你的愛好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你的垂直度!沿著這個方向走,都是你同樣愛好的人,都在關注你所關注的內容。你們的文章會被相互推送,你們的受眾群體相同。通俗的說,你喜歡詩詞,他會把你聚集在詩詞群體的周圍,你喜歡時事,相應你的粉絲都會是關注時事的人。我認為今日頭條後臺智慧演算法是比較公平的,反應迅捷。只要你順著這個方向走,那麼當然的,你的受眾群體就會越來越大,表現形式就是你的粉絲會越來越多。

接下來便是展現量、閱讀量閃亮登場了。

當你明確地形成了你的垂直度,恭喜你,你的周圍都是相同愛好的人群,你說的話大家都懂,都有興趣。這個時候,頭條在試推送的時候便都是有的放失,點選者眾閱讀量上來了,那麼後臺智慧系統會判斷你的作品質量高,受歡迎,就會加大推送,進入良性迴圈。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粉帶粉,子子孫孫無窮潰也。何愁展現量?何愁閱讀量呢?

那麼突然改變風格會怎麼樣?也就是放棄垂直度的後果。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如果你突然說,我不喜歡詩詞了,我要去跟時事玩,那麼你可以想像,你的粉絲群體都不接受你了,你需要重新進入一個新的粉絲群體,你當然需要時間讓別人接受你。而頭條的後臺智慧系統,也需要重新對你的愛好進行設定。 這就是垂直度的力量,不容忽略。

綜上所述,其實粉絲量只是一個基礎,並不是爆文的必要條件。我特意留意過,很多人幾百粉絲,都形成了幾十萬的展現量。

注意好以上的重點後,那麼就進入實操階段了。

第一便是標題。標題務必緊扣中心,概括性強,善於製造懸念,吸引人的好奇心,驅使讀者來開啟你的文件。當然,如果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留不住讀者,那麼會被系統認定質量差,從而減少推送就是理所當然的了。自然也就沒有了展現量閱讀量了。

第二是要善於捕捉到熱點,並引申出一定的視覺高度,要有自己的觀點,並容易與讀者形成共鳴。舉個老例子:狗咬人不是新聞,但人咬狗卻是大新聞。而且頭條號很貼心,提供了大量的即時熱點供你選擇,你可以從自己把控力強的熱點入手。

第三是適當插入圖片。圖片的視覺衝擊感是無可比擬的,一張恰當的圖片,很容易抓住讀者的心,形成第一好感,會更容易提高讀完全文的比率。俗話說看圖說話,如果能讓讀者達到看圖識文的狀態,自然能提高關注力。但切忌圖不對文。

第四是發文時間。我認為這個時間不是絕對的,你以正常的起居時間來衡量,避開上班時間即可。你在玩手機 的時間,那麼你的粉絲大概率也會在玩手機,以人及已,不外如是。當然,你總不可能在大家睡覺的時間來發文吧。

如下二圖是我的試驗。我共發文了三種不同風格的文章,首先是純文學,然後是搞笑,最後是緊扣熱點,效果是呈遞升形式的,充分說明現在的生活快節奏,思緒浮躁壓力大的特性。而視訊則是收益最快的方式!

與諸君共享如上。願您的頭條之旅開心快樂,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