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怎麼分辨好壞(怎麼判斷顯示器好壞)

關注硬體·聰明消費 | 歡迎關注鈦師父

動圖:鐳射筆點鞭炮

在不少小夥伴眼裡,評測是件相當專業的事兒,硬體編輯們憑藉多年積澱下來的經驗,在各種工具和軟體的幫助下,能很好地識別產品好壞優劣,而在長期工作中,其實有那麼一套簡單的辦法,完全可以讓人們“秒變”專家,輕鬆看穿顯示器隱藏的祕密,有興趣和小獅子討論下嗎?

用手機分辨不閃屏

PWM調光是造成LED背光閃爍的主要問題,且不論市場上關於顯示器不閃屏好壞的討論,單純從辨別方法出發,我們用手機可以很方便地檢視顯示器是否和它廣告說的一樣是不閃屏。

用手機或數碼相機檢測螢幕閃爍問題的方法為,將顯示器亮度先調整至全亮100%,並開啟手機上的錄影功能,把手機鏡頭對著顯示器螢幕,再將亮度調整至50%或0%。如果是閃屏顯示器,就會開始產生閃屏效果,手機的螢幕畫面中鏡頭所對準的顯示器上會出現多條黑色直線橫紋,隨著亮度變低,閃屏效果也會更明顯。

除此之外,在顯示器螢幕前開啟小風扇,觀察是否有虛影、黑色條狀波紋,同樣可以分辨顯示器是否為不閃屏。

小獅子的八卦:目前解決顯示器屏閃問題的方法主要有高頻PWM和非PWM,高頻PWM更護眼目前無法確認,不能說其更護眼,其讓眼睛看不到閃爍,實際上肌肉還是可以感知的,這些問題依舊需要討論實踐,這點需要大家清楚。

用手指按壓判定面板型別

廠商說是IPS面板就真的是IPS面板?這年頭,各種細分型號,加上送測和實際銷售版本偷天換日,讓小獅子都頗為頭疼,小夥伴們又如何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辨別顯示器面板型別呢?答案就是手指。

用手指輕輕按壓液晶顯示器螢幕,根據出現的的紋路不同,可以輕鬆辨別面板型別。TN和VA面板都是軟屏,用手指按下去,本身觸感就已經很明顯了,而且兩者出現的水波紋路差異也很大。VA類面只要用手指輕觸面板,顯現梅花紋的是VA面板,出現水波紋的則是TN面板。

那問題來了,手指按壓IPS面板會有怎樣的圖形?答案是沒有圖形!因為IPS面板屬於硬屏,所以咱們的手指按上去是不會有反應的。不過不管什麼螢幕,小獅子給大家的建議是用手指按壓,不是用指尖、指甲殼去碰人家哦!

很容易分辨的霧面屏與鏡面屏

在不同的應用情景和需求下,霧面屏與鏡面屏的差異非常大,這兩類螢幕尤其是霧面屏,更多出現在筆記本領域,不過也有數量不少的液晶顯示器會使用霧面屏。

用手直接觸碰就可以輕鬆分辨兩種不同型別的螢幕了,霧面屏表面粗糙、摸上去帶有磨砂質感的液晶顯示屏。這類顯示屏的表面經過防眩光處理,整體畫質像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不會刺眼,但透光性有所縮減,目前少量液晶顯示器有使用。

鏡面屏表面非常光滑平整,猶如鏡面一般的液晶顯示屏。表面沒有經過防眩處理,代之以一層專門提高透光率的膜,亮度和銳利度高,但容易引起反光,筆記本領域使用比較多。

檢視液晶面板綜合素質

實際上,液晶面板本身就有分A、B、C三個等級,其等級區分的依據便是壞點數量的多少。但國際上並沒有相關的硬性規定,所以各個國家地區的等級標準也不盡相同。

實際上,除了在壞點數量的多少以外,B級和C級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無法與A級面板相比。與A級面板相比,B級和C級面板的亮度相對不均勻、色彩飽和度相對不足、影象色彩還原能力較差、外觀甚至有可能存在損傷。很多電商顯示器能夠做到同尺寸、規格超低價的原因便在於面板檔次,畢竟C級面板要比A級面板便宜一大截。

相對於專業的測試軟體,其實Windows系統自帶的應用足以幫助我們檢查一臺顯示器面板的好壞了。

在Windows系統個性化設定介面,將螢幕背景用純色填充,當我們要檢查一臺顯示器漏光的時候需要使用純黑螢幕,劣質面板通常在上下邊沿和左右邊沿很難控制好漏光問題,不僅僅是液晶顯示器,尺寸更大的液晶電視在這方面的表現同樣值得考量哦!小獅子就曾經被一臺旗艦級的液晶電視漏光效果給嚇到……

除了純黑色檢視漏光外,用純白色可檢視液晶顯示器面板亮度均勻性,用純紅色、純綠色檢視液晶顯示器面板亮點、壞點問題,根據小獅子的經驗,綠色這關很麻煩,很多顯示器都栽在純綠色上面。

檢查介面判定是否偷工減料

一臺顯示器是否偷工減料,最直接暴力的方法自然是直接拆開檢視內部,可這顯然不是大眾能做的,而根據小獅子和眾多同行多年來總結的經驗,很多時候檢視顯示器介面,基本上可以判斷這臺顯示器是否偷工減料了。

對於搭載USB介面的顯示器,其USB介面版本可以注意下哦,如果這兩年推出的顯示器,還在搭配USB2.0的,一個USB 3.0介面都沒給你,那你就得多想想了。

而對於大尺寸、高解析度顯示器,不管是不是為了電競才買的,HDMI或DisplayPort介面的版本也需要多加關注哦,當前最新的HDMI版本都2.1了,如果它給你配備的HDMI介面連1.4版都不到,這樣的產品直接PASS吧!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咱們科技硬體其實沒那麼高大的,當你有了一定的經驗後,無需藉助任何專業的工具或軟體,直接用手摸、用眼睛看,就能夠識別產品隱藏的“暗碼”的。

對於今天這樣的知識經驗分享文章,小夥伴們喜歡嗎?老規矩,用你們的ZAN告訴小獅子吧!當然,願意留言的正好,昨天誰說要來弄點青梅煮酒的,今天這天氣,“忘穿秋褲”絕對是悲劇啊……